生態環境向好,鳥兒最先知曉。走進泉州灣河口濕地(洛江段)省級自然保護區,郁郁蔥蔥的紅樹林在海風中搖曳,成群白鷺從眼前掠過,構成一幅獨具特色的生態景觀畫卷。這是洛江濕地生態保護的成效與見證,也是大自然給予的無私回饋。
近年來,洛江區認真落實林長制工作要求,深入開展“林長+濕地保護”,在筑牢生態保護屏障的同時,“海岸衛士”紅樹林也正成為美麗泉州的一張閃亮名片。□融媒體記者 高慧子
“林長+融合共建”
強化系統治理
洛江樹立共建生態防護新機制,加強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區“林長辦”實體化專班運作,實行聯合辦公、聯合調度、聯合督導、聯合通報、聯合考評“五個聯合”執法。同時,為加強保護管理,保護區林長和巡護員常態化開展巡護監管,用好法律武器,積極構建司法聯動機制,推動公檢法、環保等部門聯合執法,嚴厲打擊破壞生態資源違法行為。
“林長+生態修復”
強化科學除治
保護濕地環境,保護紅樹林,需清除互花米草。近年來,泉州持續開展互花米草除治攻堅行動,2023年啟動三年管護行動,將互花米草適生區域納入長效監管范圍,通過生態恢復和養殖養護等多種方式,逐步恢復濕地生態功能。2023年6月,洛江區林長專題會研究出臺《洛江區濕地生態修復提升方案》,根據功能性劃分,科學統籌開展生態修復,有效鞏固除治成果,持續恢復生態功能。同時借鑒先進地市經驗,向社會公益力量尋求助力。洛江區同深圳紅樹林基金會共同啟動《綠色家居減碳“紅”力計劃——泉州灣紅樹林營造項目(洛江段)》,由基金會捐植洛江區376畝紅樹林。借助專業民間環保公募基金會力量,共同推進開展濕地保育修復、生態監測、科普宣教等工作,提升濕地質量。2023年,洛江區已完成種植紅樹林460畝、鹽沼植物105畝。
“林長+智慧保護”
強化科技賦能
“一張網全景可視、一系統感知預警”,洛江涉林保護共創生態管控新模式。在洛陽江3000多畝的紅樹林濕地保護區,首個洛陽古橋紅樹林“海岸衛士森林警察林”設立。洛陽古橋世遺警務聯絡點設立的“海岸生態衛士”生態警務聯勤工作站,能夠將水生態保護、涉水隱患治理、紅樹林保護等聯勤執法巡查前移開展。全區涉林涉景涉保護區等部位布建各類AI視頻監控269路,8個“一鍵式報警”直連派出所、生態警務聯勤工作站,實現生態聯防聯控。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