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份后,隨著氣溫全面回升,重點湖庫將進入藻類生長的活躍期和敏感期。為進一步強化全市重點湖庫藻類防控工作,持續改善流域生態環境,泉州市近日啟動湖庫藻類防控專項行動,確保水環境及飲用水源安全。
根據行動方案,各地將建立健全政府主導、部門參與的工作機制,統籌做好內源修復、外源治理、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等水華風險防控工作,彭村、龍門灘、山美、惠女、菱溪、陳田和泗洲等重點水庫力爭不發生中度及以上藻類水華事件,氮、磷濃度總體呈下降趨勢。
內源修復方面,各相關水庫管理單位將認真落實相應庫內水生態修復方案,進一步規范監督漁業養殖承包,嚴禁投放人工餌料,借鑒山美水庫經驗,構建合理水生生物種群,推進“凈水漁業”模式??茖W制定水庫的增殖放流和捕撈計劃,培育浮游動物,優化鰱鳙比例,平衡水生生態,通過“以漁控藻”實現以漁護水、以漁養水、以漁凈水。同時,因地構建庫區人工濕地圈,適當采取生態水位調節、生態調水、水生植物恢復等水生態調控措施,提升湖庫生態環境承載能力。
外源治理方面,立足削減入庫污染總量,各縣(市、區)應聚焦氮磷污染減排,在持續做好點源污染監管的同時,重點加大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推動落實各相關水庫匯水區水質提升方案。
圍繞城鎮生活污水,督促以入河排水口排查整治為抓手,加大城鎮污水管網建設和雨污分流改造力度,全面實現污水集中處理率和進水BOD(生化需氧量)濃度“雙提升”的提質增效目標。加快提升治理農村生活污水,2024年年底前完成彭村、龍門灘、山美、惠女水庫一重山范圍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圍繞工礦企業污染,全面推進管網覆蓋區域工礦企業生產廢水納管二次處理,取締非法和設置不合理入河排污口。2024年年底前,水庫匯水區內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全面完成“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完善鄉鎮鎮區污水管網,至2025年鄉鎮鎮區污水集中收集率應達到70%以上,重點鎮應達到75%以上。
圍繞畜禽(水產)養殖污染,全面取締一、二級保護區(或禁養區)內畜禽(水產)養殖行為并防止回潮,匯水范圍內要嚴控新增養殖行為;現有養殖場(戶)應當配套完善的糞污處理設施及足夠的消納地、消納管網、取水閥門等,確保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100%。
圍繞農業種植面源污染,全面取締一級保護區農業種植(含果林等經濟林作物)行為;一級保護區以外要推廣綠色農業,實施農藥化肥減量化行動。研究并因地制宜試點開展入庫流域人工濕地和河湖緩沖帶建設,加快庫區周邊速生林改造。
我市將強化監測預警,充分發揮已建水質自動站預警作用,結合河湖長制及網格化環境監管,建立健全巡查機制,制定藻類水華巡查臺賬,重點湖庫(河段)至少每旬開展一次現場巡查,飲用水水源地落實“321”巡查制度(市級水源地一旬一次,縣級水源地半月一次,鄉鎮級水源地一月一次)。在此基礎上,各地應完善本地區水華防控應急處置預案,及時處置初期水華,全力防控外源輸入、保障飲水安全。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