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德化縣上涌鎮的牧谷藍莓基地迎來了成熟采收季,200多畝盆栽藍莓樹長勢喜人,裹著白色果霜的藍莓綴滿枝頭,呈現一派豐收景象。這里不僅是藍莓的樂園,更是鄉村振興的“藍色”引擎。當地大力發展藍莓種植產業,通過建設高標準設施產業示范園,構建智能化生產模式,實現“工廠化種植”,帶動當地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小小藍莓果變成了“致富果”。
圍繞特色農業,上涌鎮做出“大文章”——打造全省最大的優質早熟德化梨、高標準設施藍莓種植基地和娃娃魚養殖基地,建設院士團隊優特稻試驗基地,發展紅掌花卉、稻田魚、牛奶玉米、棘胸蛙等現代特色農業。上涌大米、德化梨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德化梨被列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并成功打入高端水果市場。立足特色資源與地域優勢,上涌鎮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帶動共同富裕。
作為福建省經濟強市,近年來,泉州以“縣強、鎮興、村富”為目標,探索出一條統籌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的城鄉融合發展之路,通過“以點帶面、全域共進”的創新實踐,在共同富裕的征程上邁出堅實步伐,成為全國城鄉融合發展的鮮活樣板。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關鍵看老百姓有沒有受益。去年泉州市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突破3萬元大關,位居全省第二,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鎮1.8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持續縮小。同時,泉州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扶持帶動脫貧戶和監測對象4005戶發展生產增收,實現脫貧人口務工3.95萬人,全市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人均收入達2.34萬元。
通過“千村示范引領、萬村共富共美”工程,泉州以創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為支點,輻射帶動全域發展?;莅部h崇武鎮五峰村以魚卷產業為核心,聯動周邊380多戶農戶,人均收入達3萬元;永春縣仙夾鎮龍水村依托漆籃文化,發展研學與旅游,年產值突破2000萬元;南安古村長橋老厝探訪之旅入選文化和旅游部“營造之美 自在鄉村”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示范村與精品線路的打造,不僅激活了鄉村內生動力,更形成“培育一批、影響一片”的輻射效應。
從古厝民居到山海田園,從智能制造車間到智慧農業大棚,一幅城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新時代“清明上河圖”正在泉州大地徐徐展開,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貢獻泉州智慧。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