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晉江、德化被列入全國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地區。“集建入市”能有效喚醒農村“沉睡”土地,推動城市更新與鄉村振興,泉州緊抓國家試點政策機遇,與盤活利用低效用地試點工作統籌推進。
記者從28日召開的全市盤活利用低效用地試點工作2025年度第一季度專家咨詢會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現場會上獲悉,泉州市“集建入市”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全市共完成94宗、1067畝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政府收取土地增值收益調節金5465萬元,村集體收入增加3.02億元,帶動產業投資規模28.4億元。
現場“把脈” 為“集建入市”開良方
當天上午,與會人員實地調研晉江市中輝產業園入市提升項目、鳳山石材退出改造項目和恒欣云谷新材料智造產業園項目?,F場會上,5名專家直面泉州“集建入市”的現狀和痛點難點,為試點工作“把脈開方”,共同探尋升級之路。
農業發展銀行福建省分行糧棉油與產業客戶處副處長張雄以《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作用,全力服務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主題,進行政策解讀、產品推介和案例解析,共同謀劃政銀企互幫互助互惠的新路徑。
廣東國地資源與環境研究院副院長賴雪梅表示,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仍然是未來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并提出了“優化準入機制,明確入市政策釋放范圍”“強化政府統籌,推動統一整備供應開發”等建議。
對于存量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盤活利用,自然資源部咨詢研究中心國土與生態研究所副所長畢云龍認為,要重點考慮“五個關鍵”:尊重人口遷移規律;逐步轉向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盤活模式;優化鄉村布局,適配新型鄉村產業體系構建;探索復合利用,適度擴展范圍;強化事中事后監管與全過程服務意識。
北京城市學院城鎮化研究院院長吳春岐建議,要延長試點期限,增加試點地區;試點以外地區,大力推廣入股(聯營)模式;調整地塊空間布局,實現集中連片入市;建立全生命周期監管機制;推動一二三產融合,補齊農村配套短板;探索和推廣金融工具創新,暢通入市融資渠道等。
“把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作為盤活低效用地再開發的重要部分,是具有前瞻性且長遠的考慮,泉州在這方面做出了成效和典范。”福建省自然資源廳原副廳長陳志忠認為,應將相應的入市范圍、土地用途、入市方式、評估規程、收益分配、決策程序、監管環節等制度規則進一步規范明確,形成具有泉州特色的模式路徑。
展望未來 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
泉州市“集建入市”試點工作成效位居全省前列,不僅有94宗、1067畝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還率先開展一系列成功探索——泉州成為全省首個“集建入市”形成實物量的城市,實物量居全省第一;晉江市中輝產業園入市提升項目、德化美湖鎮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項目先后入選自然資源部“農地入市”典型案例并在全國推廣;泉州農村低效用地再開發“邊角地”農用地轉用項目獲省政府批復,為全省首宗。
以盤活利用低效用地推動城市更新與鄉村振興,未來我市將如何推動土地集約高效利用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雙向奔赴”?記者從會上獲悉,我市將以“集建入市”試點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引領作用,持續推進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開展入市土地摸底調查,摸清可入市土地資源并探索建立用地數據庫;加強入市土地用途管理,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方式;建立開發利用監管機制,規范入市程序,完善信息公開制度,規范土地增值收益調節金管理等。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