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作為民營經濟強市,泉州始終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錨定構建“泉心泉意”營商服務品牌的目標,推出政務“泉速辦”、數字“泉服務”、政策“泉惠企”、融資“泉信融”、法治“泉護企”五大品牌服務,全力為企業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在省發改委發布的2024年度全省營商環境監測督導結果中,泉州有15個指標進入全省標桿,總數全省第二,連續三年被評為全省營商環境標桿城市。
去年4月2日,省發改委印發《福建省推動建設“無證明城市”工作方案》,將泉州市定為“無證明城市”試點城市。近一年來,泉州“無證明城市”建設工作已取得顯著成效:全面清理“五級十五同”目錄中無法律依據的證明事項,提出保留的證明事項清單1728項,配置電子證照材料共97729項,完成泉州市第一批免提交高頻證明材料清單共70項。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副主任楊文忠說:“我們以數據共享為主、業務協同為輔、優質服務兜底等方式,多向發力打造‘無證明城市’泉州模式,扎實推動‘群眾跑腿’向‘數據跑路’蛻變,實現辦事材料少、辦理流程少、跑動次數少,企業群眾辦理政務服務高頻事項免提交證明材料達70%以上。”
我市還從“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三個維度持續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并探索了不少首創性的模式與機制。在市場化層面,聚焦企業極為關注的金融服務供給,用好“政銀企擔”融資對接機制,促進銀企對接合作,累計收集并向銀行業機構推送有效融資需求企業8009家,成功授信6440家,放款757.83億元。在法治化層面,設立首個“涉外知識產權訴調對接辦公室”,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上海中心建立訴調對接工作機制,目前已成功移送委托調解13件次,委托案件總數占全省的50%。在國際化層面,在全省率先上線平臺異地口岸通關備案功能,優化全流程監管信息化服務,開展異地口岸報關業務數據落地試點。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市發改委副主任王宗鋒表示,我市將貫徹落實全省營商環境大會部署和《福建省營商環境建設規劃(2024—2029年)》要求,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工作機制,以實際行動擦亮全省營商環境標桿城市“金字招牌”。具體包括:深化新一輪166項改革創新措施,定期開展涉企政策評估,滾動推出幫助企業紓困減負的服務舉措,打造更具泉州特色的“泉心泉意”營商服務品牌;聚焦企業全生命周期、產業全鏈條發展需求,打造更加精準化、集成化的增值服務鏈,有效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更好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進一步規范訴求受理、事項辦理、結果反饋等程序,營造“無事不擾、有呼必應”的良好政企互動關系,提升市場主體的獲得感、認同感。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