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有效防治和應對大氣污染,市環委辦近日出臺《泉州市2025年空氣質量改善提升攻堅方案》,力爭到2025年年底,中心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7.8%、PM2.5平均濃度不高于19.9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濃度不高于34微克/立方米;各縣(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PM2.5平均濃度、PM10平均濃度達到目標要求。
強化大氣
精準減排
為強化大氣精準減排,泉州市將堅持減污與降碳協同推進、PM2.5與O3協同控制、VOC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與NOx(氮氧化物)協同減排,重點圍繞石化、化工、建陶、制鞋、工業涂裝、包裝印刷、紡織印染、樹脂工藝品等重點行業,謀劃實施2025年100個大氣重點治理項目,實現年度VOCs、NOx分別減排各700噸。
根據《方案》,泉州市將加大制鞋、工業涂裝、包裝印刷等行業低(無)VOCs含量原輔材料替代力度;開展VOCs治理突出問題排查整治,加快淘汰不合規定、低效失效、無法穩定達標的治理設施。2025年年底前完成70%制鞋行業企業規范提升治理。
建陶行業
減污降碳
建陶行業減污降碳方面,加快推進泉州市(晉江、南安)建陶行業專項規劃編制,優化建陶企業績效分級,更加科學精準落實錯峰生產措施。持續開展建陶業綠色運輸試點,廠內3噸以下非道路移動機械推廣使用新能源。開展粉塵無組織排放專項治理,2025年年底前,晉江市、南安市應基本完成建陶企業物料堆場進倉入庫。
提升機動車
清潔化水平
聚焦提升機動車清潔化水平,我市將以國家“以舊換新”補貼為契機,支持國四及以下排放標準汽車報廢更新;加快淘汰采用稀薄燃燒技術的燃氣貨車。全市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城市物流配送、輕型環衛等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80%,在涉氣重點行業和物流園區推廣新能源中重型貨車。
加強移動源
污染管控
《方案》明確要求加強移動源污染管控。深入實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完善黑煙抓拍系統,進一步覆蓋主城區主要入口,持續加強對路上“冒黑煙”車輛的監管。加強路面檢查和入戶抽測,聚焦重點區域、重點道路,重點抽檢柴油重型貨車、柴油運渣車及老舊車輛,嚴厲查處尾氣超標排放、不正常添加尿素等違法行為。通過“線上篩查+線下執法”的監管模式,對全市機動車檢驗和維修機構開展全覆蓋摸排。
強化非道路移動源綜合治理。加快推進鐵路貨場、物流園區、港口、機場、工礦企業內部作業車輛和機械新能源更新改造。鼓勵新增或更新的3噸及以下叉車實現新能源化。推動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船舶。到2025年,基本消除非道路移動機械、船舶“冒黑煙”現象,基本淘汰第一階段及以下排放標準的非道路移動機械。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