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城區紅梅新村建設于1978年,是中心城區老式預制板房最多最集中的小區。由于建設年代早,小區樓棟存在使用壽命短、抗震性能差、隔熱隔音性能弱等問題,房屋建筑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且交通、停車、排水排污等體系管理混亂,嚴重影響居住品質。為響應群眾期盼,鯉城區策劃實施紅梅新村危舊房屋改造更新及紅梅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創造新的模式、新的速度、新的樣板。
創新模式 打造推廣樣板
紅梅新村是城市建成區內集中成片的危舊老舊片區,由于建筑密度、高度以及古城保護規劃的限制,改造難度大、投入成本高、回遷安置難,傳統的征收安置模式并不適用。鯉城區前期開展多輪摸底,深度結合片區實際及居民群眾訴求,充分凝聚政府和居民雙向合力。
紅梅新村危舊房屋改造更新項目首次采取“征收+改造”方式,按照古城范圍內現行房屋征收補償政策體系,結合本項目實際情況和特點,設置特定的優惠獎勵措施,由全體業主共同承擔改造更新成本,政府給予適當補助,打破傳統征收“等價值置換”模式。
具體實施中,鯉城創新采取“政府統一收儲改造更新+定向定價商品房”方式,由政府統一收儲改造更新,全體業主共同出資承擔改造更新成本,政府統籌周邊地塊重新規劃布局,建設完善基礎配套和公共服務設施后,再通過實行定向定價商品房辦法,以價格調節方式解決業主出資的問題,推動實現居民房屋的“以舊換新”。這一方式既能減輕居民負擔,為居民過渡安置提供保障,也能為今后在城市建成區內集中成片改造提供可復制的模式。
惠民為要 實現雙向奔赴
紅梅新村危舊房屋改造更新項目的啟動是民生期待,也是百姓所需。該項目實施模式的創新,凝聚了政府和居民雙向合力,著力破解片區內建筑安全隱患,提升區域公共基礎配套水平,改善群眾居住生活環境。
作為一項民生工程,除新建定向定價商品房,項目還將配套電梯、地下停車場、社區公共服務等功能性設施。改造更新將消除片區建筑安全、消防安全等隱患,優化區域整體功能布局,進而提升居民群眾的幸福感和體驗感。此外,房屋的房齡也將清零重置,從而解決老舊小區土地使用權續期等問題。
紅梅新村危舊房屋改造更新項目還充分考慮新舊戶型差異問題,從細入手,從嚴把控,精準對接房屋設計,保證大多數戶型的實際使用面積不縮水,對于在選房時因結構、戶型等原因需多購買的部分,按“最接近面積、最少套數”原則,設定優惠結算價格。選房搖號現場全程直播、錄像,共有410余戶居民參加首批抽取選房順序號。
實干擔當 展現鯉城速度
8月7日,常泰街道征收工作組率先實現“清零”;8月8日,鯉中、臨江、海濱街道征收工作相繼“清零”……連日來,紅梅新村危舊房屋改造更新項目捷報頻傳,各征收工作組開啟“速度與激情”。自7月31日正式啟動以來,短短10天簽約率達99.57%,其中紅梅新村危舊房屋改造更新項目簽約率100%、紅梅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簽約率99%,項目征收進入收尾階段,進度條即將“拉滿”。
為加快推進改造征收進度,鯉城采取“1+6+8”模式,項目指揮部牽頭抓總,6個職能組、8個征收組分工協作,200多名征收干部進組入戶、奮戰一線,集團式推進各項工作。據介紹,征收工作采取處級干部掛鉤負責、每個街道分片包干的方法,由街道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劃分確定責任片區和任務數量,各組亮成績、曬進度,開展房屋征收競賽。
一組組數字的背后,是征收工作人員爭優爭先爭效的生動寫照,背后更承載著群眾沉甸甸的信任。項目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項目改造更新事關民生福祉,各征收工作組在征收工作中比干勁、趕進度,推動征收進度跑出“加速度”,創造了最短時間、最快速度、最高簽約率的“鯉城速度”,奏響和諧“征收曲”。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