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存量要增量 讓“寸土”變“寸金”
石獅服裝智能制造園帶動打造“三生融合”產業生活圈
石獅服裝智能制造園新建園區(李榮鑫 攝)
改革亮點
位于石獅靈秀鎮的石獅服裝智能制造園,早期因無序開發,造成廠居混雜、布局零散、配套短缺、廠房老舊,已難以滿足服裝制造轉型升級和電商產業的發展需求。
該項目結合國家賦予泉州的盤活低效用地試點政策,通過“國企+民企”協作,采用“工改工”、“工改商”、“強監管”等方式,提級改造舊廠房舊宿舍,布局新建標準廠房、倉儲物流、人才社區等配套項目,實現以存帶增、做大園區規模,以新代舊、提升業態品質,達成產業鏈高質量重塑,園區規模擴大7倍,畝均稅收從6萬元提升至30萬元。項目還輻射帶動周邊碎片化土地、村居回批地等低效用地盤活利用,促進靈秀鎮形成“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產業生活圈,促進了國土空間高質量重構、村財村民增收、公共服務改善、生態修復。
生動實踐
生產增效
給產業強鏈補鏈 畝產一舉提升5倍
從一粒紐扣,到一塊面料、一件成衣,靈秀鎮有著讓人羨慕的服裝全產業鏈,如今這條生態鏈變得更加堅固而富有韌勁。
走進石獅服裝智能制造園,映入眼簾的是清新的外立面、齊整的配套設施。經過一番提級改造,這片園區告別了嘈雜無序、業態相對混亂、部分廠房長期閑置的局面。
煥然一新的還有園區的入駐企業。記者在新洲服飾有限公司的智能吊掛車間看到,工人每進行完一道工序,衣服只要掛在頭頂上的吊掛,便可自動傳送到下一個工位。“我們去年享受到了5折的租金優惠,如果今年納稅再有突破,租金還會再降低。”企業總經理李建松說,“有了園區的政策激勵,去年我們把生產廠房改造成了全智能化生產線,生產效率直接提升了近30%。”
以“畝產論英雄”,該園區采取“租稅掛鉤”制度倒逼企業向智能化生產轉型提效,清退了21家低效及不符合園區產業定位的企業,保留、新招引17家服裝智能制造企業。“企業經濟稅收貢獻越高,租金越優惠,所以優質企業搶著進來。”靈秀鎮黨委書記邱華僑告訴記者,“目前廠房和倉庫出租率達96%,17家優質服裝生產企業入駐一年后,已有13家升為規上、限上企業,園區畝均稅收也從原來的6萬元提升至30萬元。”
據悉,發揮“國企+民企”聯動合力,石獅服裝智能制造園除了對舊園區107畝進行改造提升,園區周邊還新建標準廠房、倉儲研發銷售中心等配套園區項目,總面積超800畝,規模擴大7倍,其中總投資20億元的圓通速遞福建總部基地正逐步投產。
依托在泉州市率先出臺的“工改商”政策,靈秀鎮還引導存量工業用地自主改造為商業服務業用地,補齊商貿配套,加速產業社區融合發展。目前,規劃面積123畝的靈秀山電商生態產業園已完成17宗企業總部用地出讓。
生活提質
打造產業社區 構建15分鐘生活圈
在靈秀鎮,發達的服裝產業鏈催生了青創城、海西電商園等七大電商園區,依附于此的數千個電商檔口,聚集著各類創新創業人才近4萬人。靈秀鎮打造的“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產業社區,為這一群體構建了覆蓋“吃住游娛購醫學”的15分鐘生活圈。
來到石獅服裝智能制造產業園區內的石獅乘式人才社區,米白色的外墻鑲嵌著一扇扇弧形落地窗,細節處穿插一抹抹亮眼的橙色,這個充滿青春時尚氣息的現代化社區由原來工業園區職工宿舍改造而成,專門服務周邊青年群體。
“社區不僅有居住功能,還有休閑、學習、創業、社交等功能。”電商主播吳伊晴說,這里距工作地點只有10分鐘車程,整體性價比算較高,而且經常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不會讓人覺得無聊,還有娛樂休閑的空間,樓下就可以喝咖啡。
邱華僑介紹,除了建設乘式人才社區,石獅服裝智能制造產業園還規劃建設57畝網商人才社區、29畝電商谷人才公寓,設立園區托教中心、托教服務、智慧食堂、社區醫院等,形成產業生活圈。
伴隨經濟規模擴張,靈秀鎮大力引導各村居融入產業生態鏈,積極盤活村域閑散土地,合力補足產業生活圈的短板,如靈山村將閑置20余年的回批地打造成電商谷人才社區,華山村在閑置地塊上新建文旅配套綜合樓,茂廈村整合邊角地塊建成經營性停車場,靈峰村和港塘村則在空置地上建成村級電商基地。
生態補綠
修復生態超兩千畝 生態空間占比五成
在統籌國土空間高質量重構過程中,靈秀鎮還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推動高顏值靈秀景區建設。
沿著石階走進靈秀鎮華山古民居,只見富有年代感的渡槽、風貌厚重的古民居、成片花海的農耕文化園。來自江西的林艷玲和朋友追著晚霞來此游玩拍照。“這里很有田園的感覺,我們都在這附近打工,一有時間就會來玩。”她說。據了解,原來這邊是閑雜地,有一個池塘,旁邊是一個廢棄廠房,地面臟亂不平,按照“修舊如舊”的理念,項目對古厝實施修繕并梳理優化了大批綠地建設。
再來到石獅石龍路靠世貿摩天城一側,原來亂草叢生、土方雜堆的廢棄地已變成了條塊狀的運動休閑公園,并設置全齡段健身休閑設施。邱華僑說,通過盤活邊角雜地,靈秀鎮已建成5個這樣大小不等的口袋公園,不僅實現了還“綠”于民,還改善了人居環境。
在更廣闊的空間上,靈秀鎮依托靈秀山豐富的自然資源,致力于打造生態廊道和登山步道體系,形成“山—城—園”交融共生的總體格局。數據顯示,該鎮規劃保留了生態用地4860畝,其中完成生態修復約2200畝,基本形成“生產、生活、生態”三類用地2∶3∶5的優質配比,解決了新型城鎮化、工業化建設用地和生態休閑空間的供需矛盾。
早晨上班前把孩子送到產業園區的托教中心;中午休息時到世茂摩天城綜合體吃喝玩樂購;傍晚下班后到規劃建設中的靈秀山體育館揮汗如雨;晚上到金相夜市體驗“煙火氣”;周末或穿梭于風光秀美的靈秀山,到金相院千年古剎尋得一份寧靜,或到世茂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來一場海絲文化之旅……這樣的“三生融合”美好生活在靈秀打造的產業生活圈清晰可見。
獲得感
石獅服裝智能制造園的服務和政策很貼心、很誘人,特別是不斷完善的員工宿舍、智慧食堂等生活配套,讓企業更好招工了。我們去年增租了員工宿舍,工人從大概60人增加到了近100人,這大大提升了我們的訂單接收能力,去年訂單增長了約30%,今年產能肯定還會超過去年。
——新洲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松
我們通過“土地收儲—土地回拍”方式成功盤活了一塊因歷史遺留問題閑置20多年的土地。明年這里將建成電商人才社區,每年估算增加村財收入近1000萬元,這不僅可以給拿征地款入股的村民分紅,還有了更多資金建設文體館等公共設施,大家的生活生產環境會越來越好。
——靈秀鎮靈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蔡華鋅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