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如何對話亞洲文化 文化“大咖”泉州“論劍”
核心提示
昨日開幕的第三屆亞洲文化論壇,不僅邀請了海峽兩岸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有關代表,還邀請了日本、韓國、柬埔寨、緬甸、泰國、越南、阿富汗、孟加拉國、斯里蘭卡、沙特、科威特、印尼和亞洲合作對話ACD臨時秘書處的代表團和專家學者參會,一大批海內外文化“大咖”云集海絲起點城市泉州“論劍”,參會國家與參會人員總數均創歷屆之最。論壇圍繞“‘一帶一路’建設與亞洲文化對話”的主題展開。日本茶道里千家第十五代家元千玄室大宗匠、亞洲合作對話ACD臨時秘書處秘書長班迪·林沙軍等人致辭,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劉夢溪,柬埔寨文化藝術部國務秘書薩姆閏·卡姆森等作了主旨發言。
以茶文化推進國家交流
——日本茶道里千家第十五代家元千玄室大宗匠
我于1964年接任千利休居士15代家元,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倡導“一碗茶中出和平”的理念,用茶文化推進亞洲各國甚至是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一帶一路”的倡議,也是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我們知道茶文化的淵源在中國,我們家近五百年做的茶道根基也在中國。這就是為什么我要不斷地訪問中國、了解茶文化根源的原因。茶道文化始于禮而終于禮,它與中國傳統文化緊密關聯。泉州是歷史悠久、地域文化和生活文化內涵都非常豐富的城市,文廟就是為紀念中國古代有名的教育家孔子而建。他所創造的儒家文化告訴人們如何選擇、實踐正確的人生道路。我在以茶為中心的文化交流過程中,始終沒有忘記這些哲學的思想。
品完茶,我們可以欣賞手中的茶碗。每個茶碗都是精美的藝術品,你可以通過欣賞它,了解到很多和它有關的信息,這就是陶瓷器的藝術價值。在泉州,我也看到大家喝茶的景象,泉州亦出產非常有名的瓷器。我希望泉州能夠以茶文化為紐帶,加強與東南亞各國之間心靈的聯系。我相信這是產生真正和平的基礎。(記者陳靈)
“和而不同”是中華文化的大智慧
——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劉夢溪
中國文化傾向于不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弄得那么緊張,不主張世界上所有的事都那么不可調和。“和而不同”是中國人面對世界的原則,也是中國文化貢獻給人類的大智慧。“和”的關鍵首先要承認不同,都相同就無所謂“和”。不同,也能處于一個統一體中。
這世上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真的有那么大嗎?從學理上來分析,我認為差異是第二位的,相同之處是第一位,所以中國古老的《易經》有一句著名的話:“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意思是說盡管方法不盡相同,但人們最終會走到一起。古今圣賢啟示我們,應該透過人類生活的矛盾交錯的困擾,看到心理期許的一致性軌則和不同背后的相同。
上世紀末,我有機會在哈佛大學做研究,費正清中心的史華慈教授主張人和人之間,不同文化之間,不同族群之間是可以溝通的,語言不通不見然是人們交流完全不可逾越的障礙。不同文化可以溝通,是中國文化一向的主張。宋代的思想家張載有“哲學四句教”:“有象斯有對,對必反其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這四句話一種宇宙觀。世界上有無窮無盡的生命個體,各有不同。古人說“佳人不同體,美人不同面”,西方也講,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生命個體。
“對必反其為”是說一個一個的“象”不是靜止的,是流動的,各個“象”的不同,其運行流動方向也不同,甚至有時候會背道而馳,所以會出現“有反斯有仇”的現象。這個世界有差異是多方的問題,所以需要溝通對話和多邊商量。“有反斯有仇”,就是溝通、對話、商量、研討、互相校正的過程。
這里的關鍵詞是“和”與“不同”,“不同”是“和”的條件,承認不同、容許不同、欣賞不同,才能走向和諧。不同物的組合,才能稱之為“充實”,不同的合乎審美規則的組合,才能創造美。所以“和而不同”既是世界本來的樣子,又是創意的源泉,是美的出發,又是充實而有光輝的起點。
但是不要忘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倡將心比心,換位思考,自己不希望做的事不要強加于人,遵循的是不同之中的大同。“和而不同”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出自孔子,我們有理由把這兩句話所涵蓋的哲學思想看作中國文化一種偉大的智慧。
我主張這個世界應該更好一些、更和諧,沒有恐懼,有話好好說。“和而不同”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應該是我們總的指導和原則,謝謝大家!(記者石偉琴)
對話讓合作之路最終實現
——柬埔寨文化藝術部國務秘書薩姆閏·卡姆森
很榮幸能夠代表柬埔寨王國文化藝術部來參加第三屆亞洲文化論壇,這是一個亞洲各國進行文化交流和溝通的高層平臺,在泉州舉辦的此次論壇給各位亞洲的專家、學者和藝術機構提供了更多渠道和機會來增加對彼此的理解、信任、交流和合作。
作為論壇參加國之一,柬埔寨堅定地支持中國政府提出的啟動“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即“一帶一路”項目。該倡議敦促相關各國建立互惠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同時這些舉措幫助各國建立共同進步和繁榮的“命運共同體”。
柬埔寨深信面向未來的“一帶一路”舉措,一定能夠加強我們的連接聯系,促進和平合作,實現共同利益,這既是世界精神的體現,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唯一心愿。我堅信我們的文化對話能夠解決以下幾點問題:亞洲文化在亞洲合作對話中扮演的角色與作用,從亞洲文化的視角對“一帶一路”進行解讀,以及亞洲合作之路最終得以實現。
最后,我謹代表柬埔寨代表團在此號召:一、堅決維護我們對加強文化合作所做出的承諾,為了亞洲和全世界的相互理解,共同利益,彼此信任以及溝通。二、共同努力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反對非法販賣文物。三、堅定地支持第三屆亞洲文化論壇的成果,建立互信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四、深入加強我們命運共同體的和平、共同進步和可持續發展。 (記者王麗虹)
大力推進人文精神交流
——孟加拉國文化部輔秘、文物局局長穆罕默德·阿爾塔夫·侯賽因
我非常榮幸有機會在此為大家做主旨發言。今天早上,一些演講嘉賓提到過,GDP是我們國家發展的指數,但是我認為,文化應該是人類發展繁榮中更重要的因素。千百年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薪火相傳,推進了人類文明進步,是促進沿線各國繁榮發展的重要紐帶。
進入21世紀,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已經成為這個時代新的主題,面對復蘇乏力的全球經濟形勢、紛繁復雜的國際和地區局面,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精神更顯得重要和珍貴。“一帶一路”的戰略符合我們亞洲各國的利益,東西方的合作也會受到“一帶一路”的影響,推動整個世界的發展。
我認為,推動“一帶一路”不只在經濟領域,還應該是人文精神方面的。“一帶一路”應該給我們帶來更美好的前景,應該推動高層次的文化交流,在人文領域、文化、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合作也應該得到加強。
近些年,在經濟方面,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把孟加拉國、印度、緬甸聯結在了一起,使包括孟加拉國在內的沿線國家獲得了中國的許多技術和經濟的支持。
文化方面,“一帶一路”又將會讓所有沿線國家受益。中國文明已經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有著深遠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我們將會有更和平更深入的合作,通過這樣的原則,“一帶一路”一定能夠發揮積極的作用,影響世界的和平穩定發展和繁榮,感謝大家!中孟兩國的合作將會一直延續到未來。(記者謝宜萱)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