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演出走進古街
在“嗦啰嗹”非遺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里,跨越800年時光感受泉州非遺風華;在家門口的“百姓大舞臺”上,沉浸式體驗一回拍胸舞和火鼎公婆的“鬧熱”(閩南語,意為熱鬧);在公益性惠民演出上,為高甲戲《圍頭新娘》和南音《百鳥朝鳳》喝彩……
文化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關鍵因素,近年來,泉州積極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讓文化觸手可及。各具特色的文化惠民活動,為泉州市民送上了繽紛文化盛宴,高品質的文化供給,正不斷提升泉州市民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
高甲戲《阿旺的幸福生活》走進鄉村火爆上演
新型公共文化空間
打造城市15分鐘文化圈 農村十里文化圈
在社區、在鄉村、在圖書館、在老廠房……一個個深挖泉州文化特色,具備多元、跨業態等功能服務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逐漸走進泉州人的視野,成為基層文化惠民的舞臺,讓市民樂享多彩文化生活。
今年端午節,位于鯉城區江濱北路1055號的“嗦啰嗹”非遺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正式開館。80平方米的空間里,“嗦啰嗹”民俗活動物品和“嗦啰嗹”活動在各個歷史時期的變化被一一展示,市民們還能在這里沉浸式體驗非遺民俗活動。通過這個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這項已有800多年歷史的端午節民俗活動從一年一度的“傳說”,落地到了泉州市民的生活中。
在泉州,備受市民喜愛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已建成55個,其中省級7處、市級48處。據悉,泉州正打造“城市15分鐘文化圈、農村十里文化圈”,目前已建成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功能齊全,各具特色,它們依托圖書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社區公共場地、老建筑、老廠房等空間建成,規模適當、布局科學、業態多元、特色鮮明。在這些高品質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里,市民既能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優秀傳統文化“親密接觸”,還能享受圖書閱讀、藝術展覽、文化沙龍、輕食餐飲等服務。
金井鎮圍頭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間
這兩年,集休閑、文藝、知識于一體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成為泉州市民的“精神樂園”。洛江區的橋南古街文化共享空間既能賞僑批文化,還能聽南音小曲;晉江市春風里公共文化空間藏身于舊廠房中,既有閱讀空間,還能研習非遺技藝;惠安縣紫山鎮頂赤涂村竹藝編制體驗館里,既有篾工技藝的老物件和生活用品,還結合旁邊的家風家訓館、田耕文化區開展傳承、體驗等各式文化活動;晉江市《24小時城市書房:打造“不打烊”的市民公共文化空間》入選“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為福建省唯一入選案例……
鏡山文創園新型公共文化空間
2024年,“建設24個新型公共文化空間”被列為泉州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市財政局投入465萬元支持文化惠民工作,其中,240萬元將用于建設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泉州將創新打造“城市書房”“文化驛站”“黨建+”鄰里中心文化服務功能空間等新型文化業態,營造“小而美”的公共閱讀和藝術空間。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的面積不少于100平方米,可通過社會化合作的方式設立,也可把符合條件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作為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分館。每個項目將由市、縣級財政各補助10萬元。空間建成后,向市民免費開放。
豐澤區東海街道海景社區新型公共文化空間
7月,泉州不懈推進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的成果獲得“點贊”。“福建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間”評選結果揭曉,泉州市閩風南韻文化傳承中心、安溪縣湖頭鎮閬湖博物館、惠安雕藝文創園入選。記者了解到,今年,泉州市還將推薦一批公共文化場館參加“全國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鄉鎮綜合文化站典型案例”遴選,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品質。
展望未來,泉州的文化惠民工程繼續“加碼”,將推動海交館擴建項目,推動縣級3個非遺館、3個文化館、2個圖書館項目建設,推動世界閩南文化博覽園規劃建設。據悉,博覽園項目包括泉州市美術館、高甲戲劇院、藝術館、非遺館新館、閩南文化博物館等。目前,該項目選址及規劃建設已啟動,并已列入國家發改委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儲備項目。
全省街頭文化藝術展演活動優秀節目惠民演出
公共文化活動
在“家門口”為群眾送上“文化大餐”
在泉州,一場場常態化開展的公共文化活動,讓文化浸潤著市民的日常,讓幸福生活更有質感。
這個夏天,泉州市民享受了多場文化饕餮盛宴。“泉州有戲”迎來暑期展演季,惠民演出好戲連臺。泉州市南音傳承中心推出《唐詩宋詞賦新曲》《御前清客》《絲海鄉韻》《唐風宋韻》等多場公益性專場演出;博物館里《宋元陶瓷藝術展》《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展》《唐風妙彩——長沙窯瓷器精品展》《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等多項藝術陳列展覽正在展出;“遇見鯉”街頭文化展演包括了手工藝、美術、器樂、音樂等街頭文化藝術展演……
高甲戲《圍頭新娘》劇照
在過去的一年中,泉州常態化開展公益性惠民演出1200多場,策劃“文潤刺桐·鄰里共享”五大樂章千場活動,組織圖書贈送、文化講座、戲劇演出等活動1058場5269項,持續做亮做響“百姓大舞臺”、威遠樓之夏、溫陵講壇等文化品牌,為鄰里群眾在“家門口”送上“文化大餐”,不斷滿足市民群眾公共文化需求。在鯉城,“福建百姓大舞臺·刺桐文化廣場”——公益文化惠民活動深入8個街道,通過特色藝術演出、非遺技藝體驗、互動游戲等方式,把公共文化服務的觸角延伸到基層,將“文化大餐”送到居民群眾的“家門口”;在惠安,“厝邊的藝術”系列演出作為“惠民惠安”群眾性文體系列活動之一,通過閩南語專場音樂會等群眾參與的形式,讓群眾在“厝邊”就能夠享受文化成果;在永春,“我們的中國夢——文化惠民暨新時代文明實踐2024年永春縣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服務活動”,為群眾送去科技、安全、衛生、文化等各項服務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我市重點打造“泉心泉藝”——送歡樂下基層文化惠民品牌活動,其中包括文藝精品創作、文藝演出、展覽展示、街頭文藝展演、公共文化服務活動、基層社團文化展演等。泉州市小戲小品展演、文化下鄉服務活動演出、文化文藝志愿小分隊赴基層演出、“歡樂泉州下基層”“百姓大舞臺”等文化惠民演出、公益演出活動以及綜合晚會、音樂會、舞蹈專場等活動持續開展;“‘藝’動街頭·福滿刺桐”等街頭文藝展演活動在泉州古城的歷史文化街區、社區、坊巷、公園景點等場所進行演出;非遺館、博物館、藝術館、美術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持續為群眾提供各類文化服務;組織開展南音、戲劇社等基層社團長期演出等。
泉州的公益惠民工程還帶有“創新因子”。為進一步鞏固泉州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成果,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模式,泉州積極探索“團帶社”的文化模式,將充分發揮市直5大文藝院團、19個文藝家協會、各級文化館、南音社團等基層隊伍、街頭文藝表演隊伍作用,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礎上,擦亮品牌、創新方式,采取國有文藝院團走上街頭演出等方式,為群眾送上更多的文藝精品創作、文藝演出、基層社團文化展演等。
豐富公共文化供給,泉州持續發力。2024年,泉州全面實施“3311”文化惠民工程,將開展“街頭文化藝術”活動3000場、“百姓大舞臺”300場、“文潤刺桐·鄰里共享”五大樂章走進“黨建+”鄰里中心系列文化活動1000場、“村晚·鄉音”100場,以及系列書法、美術、攝影、書籍等文化藝術展。同時,還將開展公益性惠民演出1000場,舉辦“讀中華經典頌時代華章”誦讀比賽等系列群眾文化活動。
泉州歌舞劇院非遺展演公益性文化惠民專場
泉州“有戲”
文藝精品層出不窮 市民享高質量文化生活
近年來,泉州戲劇精品創作屢獲佳績,長期走在全省前列,推出了一批反映新時代新氣象,謳歌人民新創造,展現泉州新風貌的文藝精品力作。
在時光的腳步即將邁入2024年之際,泉州市高甲戲傳承中心創作的高甲戲《圍頭新娘》登上了2024年新年戲曲晚會,這也是泉州高甲戲第一次亮相新年戲曲晚會舞臺。國家大劇院舞臺上的榮光,只是《圍頭新娘》收獲的其中一項殊榮。這部以晉江圍頭從“炮戰第一村”發展成“兩岸通婚第一村”為背景,講述兩岸同胞攜手共建家園的精品劇作,已斬獲多項殊榮。作為我省唯一入選劇目,《圍頭新娘》參加由中宣部文藝局、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主辦的第三屆全國戲曲(南方片)會演,榮獲優秀劇目獎;入選文化和旅游部《2023—2025舞臺藝術創作行動計劃》,榮獲福建省第十屆百花文藝獎一等獎。今年,該劇還將繼續打磨提升,沖刺“五個一工程”獎。
惠安“厝邊的藝術”文化惠民活動為基層群眾送去視聽盛宴
素有“戲窩子”之稱的泉州從不缺文藝精品創作。2023年,春晚舞臺上的南音創意歌曲《百鳥歸巢》,千年雅樂,古韻裊裊,獲得了全國觀眾的點贊;梨園戲《陳三五娘》、高甲戲《連升三級》《鳳冠夢》入選中宣部、文旅部2023年度中國戲曲像音像工程;高甲戲《阿旺的幸福生活》和木偶小劇《風雨桃花山》分別入選2023年國家藝術基金舞臺劇和小型劇(節)目作品創作資助項目;2023年6月,作為全省唯一入選作品,泉州市閩南歌舞傳承中心創排群舞《人偶情未了》入圍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提名獎;古今對話《萬里海絲路 千年刺桐情》劇目在第五屆海絲國際藝術節、全省文旅經濟大會上成功演繹;全國首部茶文化大型主題系列情景劇《鐵觀音》正式對外首演……
今年,福建省藝術節暨第29屆全省戲劇會演將舉辦。面對這場三年一屆的戲劇界的重要賽事,泉州將全面展示作為戲曲之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整體實力。2023年底,泉州著手布置各文藝院團落實開展“1+1工作計劃”,即創作1臺新編劇目、優化提升1臺傳統劇目。重點打造高甲戲《阿旺的幸福生活》、梨園戲《緹縈》、南音專場《海絲飄南音》、提線木偶劇《霍去病》、音舞詩《萬里海絲路 千年刺桐情》等大型戲劇、歌舞。同時,鼓勵各院團打磨提升或復排高甲戲《許仙謝醫》、梨園戲《促織記》、提線木偶戲《目連救母》等優秀劇目,力爭在全省會演中取得佳績。
精品劇目的打造,離不開好劇本的支持。泉州持續強化劇本的創作與扶持,圍繞備戰會演,開展全國劇本征文評選,選出一批優秀劇本并建立儲備庫,努力爭取將評選出的優秀作品搬上會演舞臺。目前,已建立文藝精品創作生產“一庫兩制”工作機制,即“全市文化藝術重點項目儲備庫”和“全市文藝精品項目定期調度推進制度”“市重點文化文藝項目和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專項資金完成情況督查制度”,并健全文藝精品創作月份掛圖作戰、重點文藝創作選題、跟蹤指導、扶持激勵等機制。
傳統劇目精品不斷,廣電精品創作也層出不窮。泉州以季度推優、節目評優、視聽評議為抓手,加快精品創作,組織申報一批國家、省上“百佳”項目、扶持項目。《我等海風擁抱你》入選全國網絡視聽節目精品創作傳播工程,《印刷領跑者》《漂洋過海來看你》等近20部廣播電視作品獲省級扶持。
文化惠民“有溫度”,幸福生活“添熱度”。多樣的文化惠民活動不斷向基層延伸,泉州的“惠民屬性”正不斷增強,讓泉州市民在家門口享受高品質文化生活,真正實現文化惠民的“花開四季”。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