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氣派的泉州中央商務區 (陳英杰 攝)
2024年,豐澤區將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接續實施“抓項目、促發展”“5610”等系列專項行動,全力推進產業升級、城市建設、改革開放、民生補短,奮力建設“五城五區”、21世紀“海絲名城”核心區。
圍繞“一個中心”
推動實體經濟提級增效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揮民營經濟主力軍作用,力促工業回歸、三產做強,發展高端、時尚、有活力的現代都市經濟。
增強數字經濟競爭力。抓好重點技改項目10個以上,帶動60家企業上云用云,打造一批智能工廠、數字車間、工業互聯網示范平臺。推動河鋼數字增材制造基地等項目投產達效,力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拓展“智慧豐澤”功能,圍繞出行、教育、醫療、就業等與群眾息息相關的領域,培育一批務實可感的標志性應用場景。
增強現代服務業引領力。加快建設區域金融中心,做強海絲中央法務區,啟動建設福建(泉州)工業設計城,做優總部經濟、樓宇經濟,包裝推介匯金國際、和富中心、浦西萬達等高端樓宇,構建“樓宇+產業+運營”發展新模式,打造特色化、專業化樓宇20座以上。
增強有效投資支撐力。堅持項目為王、招商為要,集中力量推進142個重點項目、年度投資238.6億元,開工項目32個、竣工項目30個以上。加強產業鏈招商、基金招商、資本招商,力爭簽約150個、總投資1000億元以上,落地轉化率超80%。
增強營商環境吸引力。擴大政策免申即享范圍,“一件事”套餐集成化辦件量提升至50%以上。實施“培優扶強龍頭企業”行動,新增市級龍頭企業25家、納統企業300家以上。接續實施國企做大做強三年行動,力爭對接合作項目超150億元、營收規模超90億元。
激活“兩大市場”
推動內外循環提優蓄勢
泉州是國潮品牌之都。豐澤作為中心城區,對內要服務全市消費升級,對外要助力好貨出圈出海,努力讓廣大市民盡享美好生活。
更實舉措刺激內需消費。鼓勵大型批發、零售企業轉設獨立法人,新增限上商貿服務業企業130家以上。啟動酒店住宿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引進一批奢侈酒店、連鎖酒店。辦好“購物節”“時尚周”“音樂季”等系列主題活動,積極培育平臺經濟、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加快10大消費商圈、10個夜經濟集聚區業態提升和消費品牌培育,加快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服務圈,讓煙火氣更旺、生活味更濃。
更大力度穩外貿穩外資。依托中歐班列、泉州至俄羅斯遠東航線,加快拓展RCEP成員國等新興市場,推動企業“抱團出海”,擴大關鍵零部件、優質消費品等出口,培育自營出口企業10家以上。做強東??缇畴娚躺鷳B圈,搭建“買全球、賣全球”交易平臺。
強化“三大支撐”
推動區域發展提速進位
作為中心城區,豐澤的創新更前沿、人才更集中、載體更高端,要全力把這些獨特的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勝勢。
以科技創新增動能。支持福建(泉州)先進制造技術研究院、吉工工程機械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建實建強、早出成果,引進科研大院名所、新型研發機構、眾創空間5個以上。加快建設泉州專精特新園區,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5家以上,力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400家。建好知創產業園,投用知創大廈,爭創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高質量集聚發展示范區、試驗區。
以高端人才聚勢能。爭取落地全國機器人產業人才培訓基地,培養更多應用型人才和產業工人,職業技能培訓6000人次以上。支持產業園區及重點企業開展人才自主認定,新認定高層次人才300名以上。
以優質載體提效能。緊盯數字經濟等10大產業社區,打造“飄著咖啡香”的產業園;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要加快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數字貿易等專業園區建成招商,開工三期項目,新增標準廠房55萬平方米;泉州建筑服務產業園要力爭入駐企業超350家,完成產值30億元以上。
聚焦“四大品質”
推動城市形象提檔升級
豐澤作為環灣主中心,要對標一流、后來居上,打造讓人驚艷的一流現代城區,成為“建筑是可閱讀的、街道是可漫步的、城市是有溫度的”美好家園。
做強城市功能品質。統籌推進東海、城東、北峰、刺桐組團開發改造,打造一批泉州百年工程和標志片區。泉州中央商務區要提速建設海絲金融中心、東海投資大廈等項目,完善周邊交通路網、商務配套等設施,打造高端服務集聚區。西華洋片區要啟動9個總投資約18億元的項目,加快建設北峰學園、泉州師院附小、培元中學分校等項目,完成市政道路二期工程,打造城市更新示范樣板。南埔山片區要加快建設泉州五中華大分校、泉州師院附屬小學華大分校,完善南埔山公園等配套,打造高品質公園社區。
做優城市居住品質。推進老舊小區、老舊街區、城中村整體改造提升,打造一批完整社區樣板。提速建設金嶼大橋、百崎大橋,推進智慧停車平臺、充電樁建設,新增公共停車位500個以上。開展背街小巷、占道經營、亂搭亂建等專項整治,改造7個農貿市場,讓家園更精致、更溫馨。
做美城市生態品質。打好碧水、藍天、凈土三大保衛戰,推進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通過見縫插綠、拆改騰退,建設一批口袋公園、袖珍綠地,讓市民推窗見綠、出門進園、行路享蔭、四季賞花。
做深城市文化品質。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推動圖書館、藝術館、公共文化中心等錯時延時開放,新建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加強江口碼頭、真武廟等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持續打造蟳埔女、南少林、海絲三大文化品牌,規劃建設鄉村博物館,讓城市留住記憶、烙下鄉愁。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抓好濱海浪漫線、蟳埔民俗文化村等30個文旅項目,完善“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服務配套,打造一批串得起來、山海相連的旅游精品。做強動漫、影視、電競等文創產業,推動影視文化產業園高質量發展。
順應“五大期盼”
推動民生福祉提標擴面
群眾“盼的事”就是政府“干的事”,該花在民生上的錢一分都不能省,該給老百姓辦的事再難也要辦好,切實用群眾口碑稱準政績斤兩。
讓群眾享有更滿意的教育資源。提速建設鶴山小學、泉州九中城東校區等9所學校,新增學位1萬個。推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高中階段整體提升,打造6個“名優校+”教育共同體。深化與華僑大學、泉州師范學院等轄區高校合作,推動校企精準對接、精準育人。
讓群眾享有更優質的醫療健康。啟動區疾控中心二期、東海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二期項目,動建華大衛生服務中心,投用東海、北峰、城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院區。持續做好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區、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省級藥械化行業精準普法示范點建設。
讓群眾享有更可靠的民生保障。認真辦好總投資4.1億元的57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建設一批零工市場(驛站),新增就業2.2萬人以上。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力爭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6%。升級養老服務中心、長者食堂等10個以上,新建普惠托位180個,營造老幼“代際融合”生活場景。
讓群眾享有更溫馨的基層服務。推動三級社會治理中心實戰化運行,拓展“黨建+”鄰里中心功能,深化“五社聯動”,提升12345政務服務熱線質效,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讓群眾享有更安全的社會環境。抓好道路交通、建筑施工、自建房、消防、城鎮燃氣等重點領域隱患排查整治,全面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加強食品藥品全鏈條監管。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