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已經開始實施,全國各地吹響“開好局、起好步”的發展號角,泉州大地上新一輪創業創新發展的熱潮涌動。如何更精準地把握和運用國家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和政策措施,更好地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對于地方來說是個不小的課題。
在南安,當地黨委政府借腦引智,與清華大學進行多領域、深層次的合作,使得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獲得高端智庫的支持,助推轉型升級、創新發展。
聽課升級思維觀念
獲創新轉型新工具
7月4日上午,在南安·福建成功國際會展中心,包括南安四套班子領導在內的南安兩級領導干部及各產業基地園區、相關協會主要負責人等數百人端坐在講臺下重當學生,認真聽著清華大學教授劉濤雄講授地方如何創新驅動與產業園區提升,時而提筆記下吸收到的新思想、新觀念。
這樣的場景在南安并非第一次。今年5月3日,南安正式啟動“南安市清華大講堂”,年內邀請清華大學5位著名專家學者來南安講學,授課主題涵蓋產業轉型升級、農業農村發展、金融改革創新、海絲文化創意產業等焦點熱點問題,聽眾除了領導干部“雷打不動”外,還根據授課內容邀請企業家、行業協會負責人等聽課。在今年早些時候,南安還就新型城鎮化發展召開了兩次研討會,4位清華專家為領導干部和企業家進行剖析、講解,以助推新型城鎮化建設。
“很受啟發,我們目前工作中的一些困惑豁然開朗,回去后我們將根據這些新的思維,研究采取新的工作方式方法來推進。”一位鄉鎮領導聽完課后感慨道。借助這些課堂,南安的干部、企業家得以“充電蓄力”,并轉化成為謀劃發展的思路、推動工作的舉措、打開局面的本領。
南安市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南安將把這一大講堂打造成區域性校地合作的成功范例和文化品牌。
開啟校地多領域合作
催生一個個項目落地
南安跟清華的合作并非講課這么簡單。
2013年12月,南安與清華合作共建清華大學首個縣級市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開啟校地多領域合作的序幕。實踐基地2014年、2015年兩年吸引52位清華大學研究生參與南安五大產業急需攻關的科研項目68個,完成80%的攻關任務幫助企業解決了發展難題,還涌現了一批像劉麟漢填補行業空白的超預期貢獻。這一實踐基地的良好實效,得到了泉州市的重視,于今年升級為泉州市實踐基地。
2015年3月,雙方合作深入,南安與清華大學全資控股子公司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首創縣級政府與清華大學合作新模式,不僅直接“引智”清華同衡規劃院的1000多位專家服務南安發展,還可調用清華大學全校資源。
“經濟新常態下升級轉型怎么升、怎么轉,領導干部和企業家心中要有數,要懂得用新手段、新工具,清華大講堂就送來了這些。”南安市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南安與清華的合作,除帶來觀念意識的轉變外,還幫企業解決了發展的具體問題,帶來科技成果、人才,甚至是急需的資本。尤為重要的是,專家們對南安的發展環境進行嚴謹考量,提出了發展戰略、思路,為頂層設計出謀劃策,“從戰略發展的大謀劃到金融、資本、人才、科技、文化、體育具體領域和項目,只要你想得到的,縣域經濟的方方面面,借助清華與南安搭建的校地全方位戰略合作平臺,整個清華的專家教授、學生、產業都能為南安所用。”
“對南安而言,就是要用清華大學這個人才寶庫,借腦引智,拓寬視野,謀求更好、更快地發展。”南安市委書記王春金坦言,當前南安依然面臨著拉動經濟持續增長動力不足、產業結構不夠優化、中心市區輻射帶動功能不強等諸多困難和挑戰。而要加快推動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亟須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南安和清華大學聯辦大講堂,就是引入高端智力資源,更好適應經濟新常態、實現新開局的具體行動。
接下來,南安市新型城鎮化發展研究、科技成果轉化對接……南安與清華合作催生的一個個項目正在落地,助推地方經濟發展。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