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市場的高庫存,源于低效的同質化競爭。”在7月15日的2016泉州地產半年報暨下半年最值得期待樓盤頒獎典禮上,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華僑大學電子商務中心主任洪國彬如是說道。
洪國彬認為,市場的自發性、盲目性導致開發商在產品的規劃之初就容易“追熱點”、“跟著感覺走”,就如90平方米左右的小三房曾風靡一時,于是,各大開發商紛紛推出這樣的產品,供應量激增導致去化滯緩。“如何破局?關鍵還是依托于行業級的用戶數據統計、分析,用大數據的思維精準把握客戶的需求,并因地制宜研發市場需要的產品。”
“數據如何獲得?房企間打破壁壘,由競爭走向聯合,這是行業級數據的來源和基礎。”在當天的頒獎典禮上,洪國彬發表了題為“房地產服務業的‘互聯網+’”的主題演講,著重強調了房地產行業的數據共享。
而何謂房地產服務業?據洪教授介紹,在國家的十三五規劃中,房地產已被納入現代服務業的范疇,行業由原來的第二產業逐漸向第三產業過度。“服務業的判斷依據就在于是否有附加值的產生,而要使房產有附加值就必須使其流動起來,由原來的不動產向‘動產’進化,進而創造價值。”由于買賣的“頻繁”,串聯起客戶與產品便變得至關重要。因此,房企之間乃至手握眾多房產信息的中介機構之間形成行業級的聯合、抱團,無疑是取得這一份大數據的關鍵來源。而說到分析整合,行業協會、媒體等中立機構便是上佳之選。
解決了大數據的來源,這就完成了“云—網—端”的第一步。在整個系統中,“云”指的就是大數據,“網”是互聯網、物聯網,“端”顧名思義便是端口,也就是用戶。
現在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很火,但很多人只知其形而不知其內核,其實,其宗旨最淺顯的表述是“讓羊毛出在豬身上”。洪國彬表示,判斷一件事情是否運用互聯網思維,關鍵的并不是看他在傳播時有沒有用到互聯網,而是要看它在產生效益的期間有沒有找到“那頭豬”。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古時候的茶館基本上都有一個說書人,喝茶、聽戲互為加分項,因為有說書人的存在,茶館的生意變好了,所以,很多人認為“說書人”便是那頭被整合進來的“豬”。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都知道,賣茶并不能為茶館老板帶來多少利潤,而且還要養個說書的,利潤更是有限。因而,從說書人出發,找到能為他的出場費買單的“金主”便是形成整個閉環的關鍵。所以,經過這樣的分析,需要說書人來為他們“唱贊歌”的達官貴人們便是幕后的金主。
對地產商而言,創建一個“共建、共享、共贏”的行業數據分析矩陣,將為行業的良性穩健發展大有裨益。洪國彬認為,在這個數據之上,研發出迎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再根據潛在客群的行為屬性,巧妙地將同業乃至異業的資源整合進來,實現真正精準的跨界營銷,這便是大數據時代下地產營銷的題中之義。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