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玻璃貿易見證“絲路”發展
玻璃是人類發明的最早的人工材料之一,也是最受歡迎的貿易品,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絲綢之路上,中國以絲綢為大宗貿易商品輸入西方,玻璃則是從西方輸入中國的主要貿易品之一。”在發言中,安家瑤展示了從中國洛陽、新疆、廣西、西安等地出土的羅馬玻璃、薩珊玻璃、伊斯蘭玻璃、印度洋—太平洋玻璃珠等文物,并與西方相應地區玻璃制品進行對比,來考證中國玻璃的起源及發展等問題。
“沒有一種文明可以毫不流動地存留下來;所有文明都通過貿易和外來者的激勵作用得到豐富。”在發言的末尾,安家瑤引用《文明的歷史》中的一句話:“玻璃進入中國的歷程,也從側面見證了絲綢之路對中華文明的影響。”
“海絲”在德里留下青花瓷“寶窟”
發言中,Mani著重介紹了印度于1961年—1962年在德里偶然發現的14世紀中國元代青花瓷遺址。他將這座遺址稱之為“寶窟”。
“這個寶窟中,除去一些小的碎片,總共有92個完整的和不完整的碗碟。”他說:“這是除中國以外,當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中國瓷器遺址。”
在他展示的圖片當中可以看到,這些瓷器上所繪的龍、鳳凰、雉、馬、白鷺等圖案乃至胚胎、釉面、底面設計等,與同一時期的中國元代所產青花瓷十分相似。“毫無疑問,這些青花瓷極有可能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從中國進口而來”。
“有趣的是,這些瓷器中,有53件的底面還刻有Naskh銘文,中文的意思就是‘皇家廚房’。”Mani介紹道:“證明了這些瓷器屬于皇室所有,可見當時從中國進口的瓷器具有十分珍貴的價值。”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