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端午,聽說你那兒也下雨了?
在家閑著也是閑著,攢點知識。你知道今天這雨,古人早就有言在先了嗎?
閩南這句俗語為證:五月初五龍船水,五月十三關刀水!當然也沒那么神秘,俗語源于生活,也是有理可講的。
每年這時,南海夏季風逐漸強大,而北方冷空氣還依依不舍,冷暖空氣交匯造成鋒面降水。在季風降水和鋒面降水的共同影響下,端午前后往往會出現大而集中的降水,就是所謂的“龍船水”,也叫“端午水”。
端午節的3天假期,大家都能在多雨潮濕里感受到古人總結的真切。
今天,泉州全市有陣雨,天氣有些悶熱;明后兩天,市區可能還有中到大雨,溫度略微降低了。因為是假期,大伙不用像高考時那么緊張天氣的變化,下起端午水的天氣,也能等著河里漲水賽龍舟,或者在家美美地吃粽子。
□泉州市區天氣預報
9日 陰轉陣雨24℃到31℃
10日 小雨轉大雨25℃到28℃
11日 小雨轉中雨25℃到30℃
說民俗 端午
粽子:粽子是端午標配。燒肉粽里有肉有蛋有糯米,還有牡蠣干、香菇、板栗;豆粽是黑豆紅豆香,還有堿粽,沾著白糖吃,不管你是甜粽黨還是咸粽黨,總有一款適合你。
晉江的沈大姐,每年五月初一就到泉州市區西街賣粽子,昨天一上午,就賣了兩三百個粽子,中午回家趕著再包商家定做的80個肉粽,忙得不亦樂乎。
艾草:艾草插門,也是端午味。昨天,小記在市區東美菜市場看到一位阿婆在賣艾草和榕樹枝,艾草捆成一小束,用紅繩子綁住根部,湊近一聞有清涼的草香。阿婆說,艾草插在門前驅邪鎮宅,也是閩南端午的習俗。現在年輕人不懂,但有些老人看到了會來買,買回去還能驅蚊。端午節懸掛的驅毒避邪的花草并不止艾草一種,阿婆的攤子里還有一些榕樹枝,有俗語說“插榕卡勇龍,插艾卡勇健”,都是圖個吉利。
粽葉:包粽子當然少不了粽葉。市場上,粽葉有的浸在水里,有的捆成捆賣。買粽葉的許阿姨說,每年端午她都喜歡自家包粽子,干凈料足有保障。粽葉有的青色,有的較黃,青色的嫩,比較不吸油,黃的老葉吸油,比較好包。青黃各有所長,可以根據口味挑選。
炊麥粿 炸棗:除了粽子,端午節你還有別的選擇。泉州是稻麥和蔗糖的主要產區,這個季節,人們就地取材,用麥粉加糖和水攪拌成漿狀,發酵后再包上柿子葉,在蒸籠里蒸熟,就是炊麥粿啦。炸棗則是過年過節泉州人喜歡準備的糕點美食,用地瓜和米磨成粉,花生、豌豆、芝麻作餡,再下鍋油炸,Q香好吃。
午時茶:陳大姐是一位老泉州,她說,以前端午街里街坊的老人會做“午時茶”,青草藥或茶先洗凈、剪碎、曬干,再搗碎,中藥混合其中。到端午節這天的中午時分,加入鹽巴,再倒入一定量的茶末攪拌混合,最后放入大鍋里干炒,裝罐保存。“肚子痛或中暑可以沖泡喝,還有消食的功效。”陳大姐說,現在年輕一輩很少人會做午時茶了。
午時澡:端午時節天氣濕熱,容易滋生細菌和蚊蟲,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泉州民俗專家傅孫義說,泉州有傳統,端午這天中午12時要給孩子洗澡,這樣比較不會長痱子長癬。到了傍晚,麥子剛收割,人們把麥草綁成一小束,點上柴火,用麥草的煙把蚊蟲趕到屋外、水田邊,也叫“送蚊蟲”。
唆啰嗹:前兩天,鯉城區后山宮舉行了熱鬧的“唆啰嗹”踩街。這是每年端午泉州的風俗,也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唆啰嗹也稱采蓮,有800多年的歷史了。隊伍中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家婆,整齊劃一的腰鼓隊,還有留著長辮子的遺老挑夜壺、豬腳穿插其間,逗趣橫生。沿線的家家戶戶都會把供桌擺上,等著踩街隊伍經過,采蓮祭拜,祈求平安。
煎堆補天:五六月是泉州的汛期,雨水多。古時候的人們望著天天下雨不停的天空,想著:這天是不是漏了一塊?用什么來補天呢?吃貨們想的方法是,用面粉和糖或鹽下鍋煎成一塊塊的“面粉堆”,取意為“煎堆補天”,希望雨水不再那么頻繁。(海都記者 彭思思 黃謹 戴江海 文/圖)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