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故居:浸染夾輔高風
位于安溪湖頭鎮的李光地故居,是由明初李氏先祖李森建,經清初擴建重修,前后三進,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故居內尚保留有明英宗皇帝敕文。第二進大廳廳前懸掛“夾輔高風”匾額,為康熙皇帝表彰李光地所賜;廳中高懸“急公尚義”匾額。第三進廳堂前橫掛“鳴臬聞天”匾額,為正統年間宰相葉向高題贈;廳堂后側懸掛“保世滋大”匾額,疑為李光地所題。故居里有許多金碧輝煌的柱聯,文物價值較高。
一塊塊牌匾、一副副對聯,向世人展示著李光地這位清朝著名清官、理學名臣的高風亮節之品德和治世輔佐之才華。
葉飛故居:感受紅色激情
葉飛故居位于南安金淘鎮占石村,背靠金淘第一山——金剛山。故居處在山腰上,裝飾簡單,墻裙塊石砌筑,土墻白灰粉刷,廳堂和房間用的是普通的木隔扇。沒有飛檐翹脊,沒有精雕細鑿,沒有雕梁畫棟,故居顯得古樸高雅。
葉飛故居陳列館分作6個單元布置,從葉飛童年、投身革命、烽火歲月、心系海防、建設祖國到余熱生輝,圖文并茂地講述了他一生的經歷,洋溢著開國上將的紅色激情。
俞大猷公園:吟唱抗倭戰歌
洛江河市是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的出生地,而今是俞大猷公園的所在地。園內的玉泉湖不僅碧波蕩漾,更流淌著怪魚的傳說。相傳俞大猷中秀才后在家鄉設私塾授課,一日鄉人告知,湖中撈出一條怪魚,請他前去鑒識。不料怪魚見到他后便開口說話。原來怪魚不忍在海中看倭寇殘殺百姓,便溯流而上,來到湖中。怪魚讓俞大猷把自己吃掉,這樣就能“力氣百倍、膽魄無窮”,助其殺倭。傳說俞大猷拳力無窮,肌腱如鐵,正是得益于怪魚。
靖國門的城樓上有一尊高10多米的俞大猷雕像,其手握寶劍,目視前方,浩然正氣溢于全身。此外,緩緩的玉帶河、巍然屹立的四座牌坊、穩如磐石的古城墻,就像一個個符號,吟唱著俞大猷不屈不撓的抗倭戰歌。
蔡襄祠:飽覽筑橋歷史
蔡襄為北宋著名書法家、政治家,蔡襄祠位于洛陽橋橋南街南側,祠自北宋肇建以來,歷代有修葺?,F存蔡忠惠祠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三開間三進殿堂。首進為大門,門頂匾額大書“宋郡守蔡忠惠公祠”。門廊石柱上的聯文“筑橋天地老,留筆鬼神驚”,一聯兩載,道出了蔡公的筑橋功績與書法才華。
游覽完祠堂一路向北,有蔡襄主持筑架的“海內第一橋”洛陽橋,還有一條長達3里、騎樓林立的洛陽古街,踏在路上,泉州昔日的畫卷慢慢展開。
莫耶故居:歌一曲《延安頌》
在安溪縣金谷鎮溪榜村,安南永德蘇維埃政府舊址的對面,一座中西合璧的兩層小洋樓便是老革命家、女作家莫耶的故居。這處故居始建于1907年,由晚清進士曾振仲題名為“逸樓”,又稱“晚香別墅”,既有古羅馬建筑風格,又深具閩南紅磚古厝的建筑之美,外墻通體紅白兩色,古樸而精致。
一樓大廳是待客場所,兩邊各有兩間臥房。二樓是莫耶紀念堂,墻上掛著莫耶和同學一起聽毛澤東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講課的珍貴照片,另一面墻上掛有莫耶大哥陳文章和五哥陳文烈的照片。除此,還擺放著不少珍貴文物,包括《延安頌》的油印歌紙,以及大量莫耶作品的原始手稿。一份份手稿,記載著老革命艱苦卓絕的戰斗史以及對革命勝利的信心,尋訪莫耶故居,歌一曲《延安頌》,尤似“熱血在你胸中奔騰”。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