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執行:泉州網-東南早報記者 張素萍 李菁 胡彥明 文/圖
2013年,泉州當選首屆“東亞文化之都”,同年舉辦的世界閩南文化節吸引了全球目光;2014年,泉州舉辦“東亞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動年”和首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文都”形象自此深入人心;2015年,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暨第二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上,泉州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伙伴們共襄盛舉;2016年,央視猴年春晚和元宵晚會均“看上”泉州,海內外億萬觀眾聚焦泉州……
左手“東亞文都”,右手“海絲先行”。近年來,泉州的文化浪潮使得城市知名度空前高漲。據統計,今年春節黃金周,“春晚效應”凸顯,來泉游客同比增長16.8%,實現旅游收入近15億元。然而,春節黃金周期間,游客到泉州過夜天數平均僅1.8天,游客人均消費僅848元,低于全國人均1209元的平均線。這些數字與熱門旅游目的地相比,仍有相當距離。
如何借助文化“東風”,真正讓泉州旅游迎來“春暖花開”?記者就此采訪旅游達人、從業者及相關部門,探析一二。
800多篇游記中 驢友對泉州的“愛與痛”
今年春節期間,央視著名主持人李佳明來泉擔任央視春晚東會場主持人,并在泉州生活了半個月,走訪了西街、中山路、花市、早市、古玩集市等。之后他撰文稱泉州是“有情有韻有容之城”,并點贊泉州文化。那么,你知道自己每天生活的這個城市,在外地游客眼中是什么樣的嗎?
“國內再也沒有另外一個地方有如此豐富的宗教文化,讓你來一百次也看不膩。”“泉州的老城區只能暴走。所以如果你到泉州來,請準備好一雙好走的鞋子。”“從地圖上看,泉州到處都是廟,我甚至覺得這個城市的廟宇比酒店多很多。”……這是國內某知名旅游網站上,網友寫的800多篇泉州游記中的部分記載。近日,記者仔細研讀這些游記,采訪外地游客和資深驢友,變換視角了解他們對于泉州這座古城的“愛與痛”。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