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鯉城召開區委工作務虛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省、市一系列會議精神,謀劃該區新一輪經濟、社會和黨的建設等各項工作。
今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該區要求全區各級各部門立足發展實際、堅定發展信心、統一思想認識、明確工作思路,切實把研討成果轉化為發展動力,齊心協力、務實創新,加快推動鯉城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
發揮區位優勢
打造文化升級版
鯉城是“東亞文化之都”核心區,6.71平方公里的古城集聚著豐富的文化資源,是千年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回響。古城是寶,如何在這片文化沃土上孕育新果實,鯉城區始終不遺余力地探索。
今年市“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擦亮千年古城名片”、“把古城作為泉州的最大財富、最亮名片進行策劃提升”,對鯉城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鯉城將履行主體責任,深入思考如何充分發揮歷史文化名城效應,從思想、基礎設施、資金和人才引進等方面著力發力,尤其在項目策劃上,規劃一批文化、經濟高度融合的項目,打造3至5個放大型的舊城改造項目,努力實現古城文化開發利用大突破。
今后,古城保護改造將按照“更新保護、活化利用、彰顯特色、傳承文化”的思路,一體化推進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和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重點推進聚寶城南·閩南文化生態園和西街片區等的保護更新,抓好歷史文化商業街區形態升級、業態升級,做活做亮古城文化旅游產業。
推動模式創新
打造經濟升級版
“十二五”期間,鯉城以電子信息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1.3%,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50%左右;以電子商務、文化產業、總部經濟、金融服務、科技服務等為代表的現代三產加速發展,2015年創稅占財政總收入比重達55.4%,成為該區稅源的重要支撐。
“十三五”時期是改革的“攻堅期”和“深水區”,鯉城將重點培育新興產業,加快建設光伏產業基地和微波信息產業基地,重點推進總投資近30億元的鉑陽精工、火炬電子、鈞石能源、眾益太陽能、泰克通信等一批光伏微波龍頭項目,力促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化發展。著力發展壯大金融服務、電子商務、總部經濟等新興業態,推進濱江總部經濟區、百腦匯、溫陵商貿中心等總投資160多億元的28個重大三產項目建設,不斷提升現代三產的體量和質量。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鯉城將大力發展眾創空間,積極培育科技小巨人,打造一批示范性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同時,順應“互聯網+”風起云涌的新趨勢,推廣傳統優勢企業轉型線上、平臺企業布局線下、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模式,重點發展互聯網+制造業,打造“互聯網+”鯉城制造品牌,以新的商業模式換取市場空間。
強化產城融合
打造城市升級版
面臨人口密度高、發展空間小的現實,鯉城在江南新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在老城區發展現代商貿業和文化創意產業,在“產城融合”上做文章,為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提供巨大潛力和回旋空間。
該區提出,古城復興將堅持修舊如舊,抓好西街、中山路保護整治及聚寶城南·閩南文化生態園等項目,保持古城風貌的完整性。在江南新區,該區將著力抓好江濱南路沿線、站前大道兩側、筍江路兩側、南迎賓大道北側和紫帽山-烏石山片區“五大片區”的開發和建設,力促新區崛起,增強發展后勁。
未來五年,鯉城區計劃投入380多億元、實施32個城建項目、42個產業項目。全力主攻“高大上”項目、“精尖特”產業,積極促成一批重大項目落戶鯉城。加大閑置廠房、樓宇資源的二次招商力度,為發展高新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騰出新的發展空間。
此外,該區還將繼續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總結提升科級干部評優“負面清單”、“實名推薦”等特色做法,制定出臺“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配套意見和干部“能上能下”配套細則,為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保駕護航。 (黃欣怡)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