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來“用工難”呼聲漸高的背景下,用工大市泉州節后的招工市場卻并非一片哀鴻,而是百態紛呈。求職者數量保持基本穩定,熟練技工卻依然短缺;大企業“不餓”,小企業犯愁;越來越多的企業則未雨綢繆、另辟蹊徑,選擇“機器換工”……
新常態下,用工到底難不難?
東南網2月2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何金)
編者按:新春至,開工時。當前,經濟發展面臨轉型升級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此一宏觀形勢反射到用工上,又會呈現什么樣的新狀態?用工難不難?難在何處?如何破題?開春之際,本報記者深入八閩大地,進行調查采訪,為您尋找答案。
元宵節前后,我省用工第一大市——泉州市持續迎來外來務工人員返崗潮。作為衡量經濟景氣度的一項重要指標,用工攸關企業,尤其是制造業企業的生存。今年泉州節后用工市場呈現何種狀況呢?連日來,本報記者深入到晉江、石獅等地,一探究竟。
普工均衡,技工短缺
2月22日,在泉州用工量最大的鄉鎮——晉江陳埭鎮勞動力就業市場,一場場新春招聘會正在舉行,數百家制造業企業正在“招兵買馬”。記者在市場內看到,前來招聘的企業以紡織服裝和鞋業為主,而招工崗位以車工、縫紉工等一線工種為主。
“今年經濟景氣度不高,大部分企業用工數量增幅有限,求職者數量卻保持了基本穩定,這對用工企業來說不是壞事。”晉江人力資源與勞動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招聘會現場,多位企業人力部門負責人對今年的招工形勢均表示樂觀。“正月初八起,我們就參加了多場招聘大會,總體感覺今年招工形勢還可以,求職人數比往年要多一些,總體供求基本平衡。”361度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人力資源專員林升升說。
用工形勢總體供求平衡的同時,結構性問題卻仍然十分明顯——技術工尤其是熟練技術工依然面臨短缺,呈現出供不應求的特征。
林升升對記者表示,現在多數企業所需的是熟練技術工人,而當前人力資源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的普工。從周期看,一名普工要成長為熟練工人,少則2至3年,多則5年。大量使用普工,不僅會影響生產進度,也不利于產品質量穩定。
泉州總商會副主席蔣細宗告訴記者,技術工短缺是困擾泉州制造業企業多年的難題。這一難題最直接的原因是,企業如果招聘普工,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培訓成本,而普工一旦成長為熟練工,往往又會跳槽,讓企業得不償失。
據泉州市勞動就業中心發布的數據,今年泉州節后普工的平均月薪在3000元左右,基本和去年持平;而熟練技術工人普遍在5000元上下,增幅為10%左右。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