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啥也不窮教育
——在省級扶貧重點縣柘榮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東南網1月20日報道 福建日報記者 鄭璜
本月初,包括柘榮縣在內,我省又有22個縣(市、區)通過了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國家督導檢查。至此,我省共有73個縣(市、區)通過國家基本均衡縣督導檢查的評估認定,占全省縣(市、區)總數的80.2%。
按計劃,到2017年底,全省92個縣(市、區)要全面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入之愈深,其進愈難。
今天,我們一同走進柘榮——這個人口只有10萬出頭,2014年財政收入不足4億元的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看他們如何補短板,以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抓手,實現教育水平的總體提升。
借信息化縮小城鄉差別
“有的同學將戴帽子的‘戴’寫成‘帶’,剛才統計數據反饋,有七名同學犯了這樣的錯誤……”
柘榮縣最偏遠的農村校之一——英山中心校三年級課堂上,師生正嫻熟地操作著平板電腦進行實時互動交流,平板電腦不僅保存著學生的作業過程,而且將學生作業中的錯誤信息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針對反饋的信息迅速進行擴展教學。
不久前,同樣是這所學校,采用遠程異地直播方式,將柘榮縣英山中心校的電子書包應用課堂展示在百里之外的福鼎一中主會場。這在寧德是首次。
去年6月,在縣教育局和市電教館的支持牽線下,英山中心校獲得了湖南一家教育科技公司提供的40套平板電腦及教學軟件一年的免費試用權。這所只有32名學生的小學校,實現了一年級以上學生以及年輕老師人手一臺平板的目標。
“語文課搜索資料,數學課輔助增強空間想象能力。經驗不足的新教師也能迅速掌握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學生提前預習看微課,聽課也更專注……”說起新技術手段帶來的改變,該校校長林阿團贊不絕口。
為了讓新裝備充分發揮作用,去年下半年以來,學習使用云課堂系統軟件與提高專業素養雙管齊下,學校老師人均培訓次數不下十次。不久前,這所學校還承擔了國家電教館“基于移動信息條件下小學語文教與學的實踐研究”課題。
彌補邊遠學校薄弱學科師資不足,還帶來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信息化正成為農村校迅速縮小與縣城學校差距的重要推手。
以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也是柘榮其他鄉鎮中心校的選擇。近年來,該縣全面推進數字校園建設,投入2850萬元,先后完成了校園寬帶提速和教室、功能室等網絡綜合布線,安裝了戶外衛星接收系統,實現了農村學校數字教學資源全覆蓋。5個錄播互動教室,可與遠在福州的知名學校遠程互動教學,也可不同學校同上一堂課,實現教育優質資源更大范圍輻射。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