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10日訊 寶山,坐落于泉州市區東海桃花山上,這個骨子里散發著慢情調的世外桃源,因為青山綠水和田園風光般的生活,讓去過的人都心生羨慕與眷戀。
寶山為何能夠如此打動人?除了地理位置擁山親海、具有豐富的生態資源、文化資源、宗教資源等天然優勢外,還要得益于2012年社區啟動的“美麗社區五年行動計劃”。在過去三年時間里,整個社區的8個自然村和1個小區,已先后完成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打造生態宜居環境,使居民們的幸福感愈來愈強。
千年古村落 坐擁綠樹間
來到寶山時,天灰蒙蒙的,正下著雨。車輛盤山而上,行駛在通往寶山的村路上,道路兩側整齊劃一的高山榕在風中輕輕搖擺,透過枝葉間的空隙,隱隱約約就能看到寶山社區的輪廓。成片的綠樹被這場冬日的大雨洗刷得更加明亮和翠綠,一座座分散在半山腰的民宅,在綠的襯托下,顯得格外清晰。
而獨具一格的當屬寶山內的宮廟。東海觀音禪寺、寶林寺、泉郡媧皇宮……這些分布在各個自然村的宮廟,有著佛教、道教等底蘊深厚的宗教文化,在近幾年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觀賞。
考慮到游客增多,社區不斷注重營造宮廟周邊的旅游休閑觀光環境。此前,他們已經對東海觀音禪寺周邊的環境進行過一番整治,而前段時間,媧皇宮附近的水塘也做了截污改造,還增添了不少綠化景觀。如今,再次前往媧皇宮,池清水綠,置身其間,讓人從內心里滌蕩出清凈與莊嚴之感。
跟隨社區工作人員來到一處民宅,上到五樓,透過窗戶向外望去,寶山最美的全景便盡收眼底。上千年古老的村落,掩映在綠樹環繞之中。
歷史悠久的寶山,各村落至今還保存著許多傳統的民風民俗,流傳著各類傳說歌謠、節慶習俗,還擁有不少歷史人物事跡。這樣一個文化資源豐富的地方,兩年前就曾吸引了“豐澤區文藝家創作基地”落戶于此,無形中為寶山增添了一份文化氣息。如今,這個基地展廳面積有200多平方米,分書畫作品展區、攝影作品展區、圖書展區,基地迄今共展出書畫作品50余件(幅)、攝影作品100余幅、圖書1000余本,為文藝家搭建了一個交流的平臺。
生態型改造 宜居新生活
寶山社區面積約6.3平方公里,下轄廚頭、洋茂、洋店等8個自然村和寶秀小區,整個社區共11514人。而在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廚頭自然村,它是寶山“美麗鄉村”建設生態宜居環境改造中的領頭羊。如今水清岸綠景美的廚頭,讓住在這里的人都覺得幸福感爆棚。
車輛從社區居委會出發,繞著村路行駛幾分鐘,很快就到了廚頭村。在入口處,熱情的居民王先生站在家門口,招呼我們到他屋里躲雨。閑談中,劉先生感觸最深的,便是這幾年廚頭的變化,特別村里休閑活動場所的建設和水塘的改造,讓他印象十分深刻。
在劉先生家對面,一個深藍色的塑膠場地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們的眼球。這是集籃球、足球、排球為一體的綜合體育場,建成后便一直對外免費開放。劉先生說,因為下雨,要不然每天早上和傍晚,都會有成群的人光顧,在這里休閑運動。
緊挨著綜合體育場的是一個改造成功的水塘。此時,雨正滴答滴答敲打著水面,又迅速向四周散出一個個暈圈。對于這個水塘,劉先生清楚地記得,三年前,因為附近居民習慣把生活污水直接排進水塘,導致水塘里的水發黑發臭,連路過的人都要掩鼻快走,而住在附近的人也都不敢開窗。
2012年,寶山啟動“美麗社區”五年行動計劃,先是對廚頭自然村進行生態型改造建設,其中,就包括排水截污工程項目,分別對廚頭的三個水塘進行截污改造和環境綜合整治,沿著水塘周邊修建了小木屋,鋪設起木棧道,為周邊居民創造了良好的居住環境,供居民前來休閑娛樂。劉先生說,現在看到這么美的水池,大家都舍不得往里扔東西了。
廚頭的改造建設,帶動了之后其他各個自然村的景觀池改造和周邊環境的綜合整治。目前,除了洋茂自然村正在進行綜合整治外,其他幾個自然村也將進一步完善。
鄉村名片
福建省第四、第五屆文明社區,福建省林式山莊,2012年被評為市級“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2013年被評為首批“泉州美麗鄉村”等32項榮譽。(海都見習記者 柳小玲 海都記者 黃謹 文/圖)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