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日前召開的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省委九屆十五次全會精神,審議通過《中共泉州市委關于制定泉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確定了我市“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和任務。本報今起開設專欄,報道我市各地、各部門結合自身實際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努力建設“創新泉州、智造泉州、海絲泉州、美麗泉州、幸福泉州”的思路和舉措。
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的召開,描繪出“十三五”時期我市經濟發展的目標、路徑。號角已經吹響,鯉城區乘著多重利好疊加的春風,科學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在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向前。
“作為泉州城市核心區,鯉城有著區位、科技和文化三大優勢,我區將發揮優勢、激發潛能、破解瓶頸,推動經濟轉型、科技創新、文化繁榮等工作走在全市前列。”鯉城區委書記蘇慶賜和區長黃陽春對于今后五年的發展,思路清晰、信心滿滿。該區初步擬定“十三五”時期發展的主要目標為:到2020年,全區保持平穩的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速度,提前實現生產總值和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市更加優美,經濟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更加幸福,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未來五年,鯉城區將深入實施“四大戰略”,推動創新型和諧文化名城建設再上新水平。
打造生態宜居之城。在古城,要抓住省里打造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和泉州加快建設海絲先行區、世界多元文化展示區、全面實施古城復興計劃的有利機遇,推動歷史文化資源和文化創意、商貿業、旅游業融合發展。要著重加快實施閩南文化生態園、西街片區、縣后街片區等項目和歷史文化街區的景觀提升、立面改造、業態優化。在江南新區,重點抓好江濱南路沿線、站前大道(鯉城段)兩側、筍江路兩側、南迎賓大道北側和紫帽山—烏石山“五大片區”開發。
打造都市產業高地。第三產業要大力發展金融、電子商務、文化創意、商貿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和商貿流通、旅游服務、居民服務、健康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實現三產占GDP比重60%以上。第二產業要堅持以高端化、高新化、高質化為導向,加快推進總投資近50億元的鉑陽精工、火炬電子等一批重大工業項目,做大太陽能光伏、微波通信、特色紡織、專用設備產業,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占規上企業產值60%以上。
打造科技創新先行區。繼續發揮科技創新優勢,大力推進“制造2025”、“數控一代”示范工程和眾創空間培育,繼續抓好江南高新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建設,打造成國家級科技孵化器。
打造多元文化保護傳承示范區。深度開發閩南文化、海絲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推進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十百千基礎工程”項目建設。切實保護城市歷史文脈,推動各級非遺保護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和非遺傳習所、展示點的申報。
在持續創新黨建工作上,蘇慶賜指出:“‘十三五’期間,鯉城將不斷提高管黨治黨能力,加強領導干部隊伍建設,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
□泉州網-泉州晚報 記者 殷斯麒 通訊員 林朝陽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