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具有成本低、傳播快、市場覆蓋廣、消費受眾定位精確等特點,對傳統商業模式產生重要影響。福建省泉州市大力推動實體經濟與電子商務深度融合,通過融合發展、電商集聚等方式,讓電子商務成為拉動實體經濟新引擎。
發揮優勢
泉州市紡織服裝、鞋業、建筑建材、裝備制造、食品飲料等產業鏈完善,為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泉州市發揮上述產業集群優勢,著力在三個方面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一是特色產品設立網上品牌專區。石獅、晉江兩個縣級市分別在淘寶網上開設休閑男裝館、運動鞋服館兩個專區,德化縣和安溪縣積極爭取設立陶瓷茶具館和鐵觀音茶葉館。
二是品牌企業全面發展電子商務。泉州市超過七成規模以上企業涉足電子商務,七匹狼、特步、安踏等企業先后建設網上分銷渠道。
三是“淘品牌”快速成長。泉州市設立的原產地標識項目(即閩品匯),通過設立專門窗口,打響泉州產品網上知名度和美譽度。培育出一批網絡品牌。
加快建設
泉州市抓住電子商務平臺這一行業中樞系統,立足本地產業基礎,從構建垂直類平臺入手,引進第三方支付平臺,力求贏得新的發展空間。
該市發揮“三舊改造”和“退二進三”政策優勢,推進專業市場升級建設,建成豐澤區SHOW天地電子商務產業基地、鯉城區網商創業園、海西(石獅)紡織服裝電子商務園、德化陶瓷電子商務園、安溪茶業電子商務產業園等園區(基地),入駐企業超千家。
行業性電商平臺建設方面,泉州市先后培育環球鞋網、淘鞋網、茶多網、中國石材網、中國鞋網和商虎中國等行業電子商務運營平臺,搶占專業細分市場。
發展第三方支付平臺方面,泉州市鼓勵本地企業與金融機構推進電子支付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探索基于金融IC卡、網上支付的電子支付應用,引入銀聯等第三方支付平臺,豐富電子支付產品(服務)種類。
同時,鼓勵現有支付牌照企業爭取升級為全國性支付牌照,拓寬服務范圍,并爭取將國內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平臺落戶泉州,打造海西電商金融樞紐。
解決難題
今年3月,泉州市出臺推進電子商務發展實施意見及三年規劃。據此,2013-2015年,該市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扶持資金,深入開展“電子商務在行動”,力爭“十二五”末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1800億元,建成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
泉州市電子商務專家認為,在實現上述目標過程中,該市電子商務發展尚需解決三大問題。
一是電子商務應用普及率和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電子商務對促進傳統生產營銷模式創新發展的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對經濟轉型和價值創造的貢獻潛力尚未充分顯現。泉州市傳統制造業開展電子商務的企業僅35.7%,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覆蓋面和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能引領產業鏈協同發展的電子商務平臺和電子商務龍頭企業數量不多且規模偏小。
二是電子商務要素保障制約明顯。與電子商務配套的金融服務、技術研發、物流配送、人才隊伍等保障要素較為薄弱。泉州市大部分電子商務企業屬輕資產公司,融資普遍困難;其物流成本偏高、配送效率偏低,缺乏專業第三方電子商務物流倉庫;專業人才匱乏,人才招聘成本高。
三是制度環境有待改善。網絡交易市場監管有待增強,信用體系建設亟待加強;網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惡意欺詐等行為時有發生,網絡交易糾紛處理難度較大。統計與監測評價工作制度尚未建立,全社會對電子商務的認識有待提高。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