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福倫名片:廈門市泉州商會會長、廈門市僑鄉經濟促進會會長、廈門蘇頌教育基金會會長、香港宏基集團董事長、中匯融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泉商(廈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匯融(廈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核心閱讀:“人生不僅是短暫的燭光,而是一支輝煌燦爛的火把。”蘇福倫常用這句話勉勵自己和商會的3500余會員企業。從2004年8月至今,近10年時間,廈門泉州商會以大團結大包容的姿態吸引了幾百家大型企業入會,共同打造海西巨型商海航母。蘇福倫作為這艘商海航母的“掌舵者”,帶領著無數泉商一起開辟新的領域,找尋新的市場,展示新的價值。包容著閩南文化、華僑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中國泉商,揮灑著中國文化力、民族精神力和社會道德力,正成為舉世聞名的商幫品牌。
2008年后,面對國際國內嚴峻的經濟形勢,大企業集團無奈,中小企業艱辛。市場油價飛漲,物價和用工成本攀升,資金短缺,房地產無望,股市低迷,尤其以民營經濟占主導的溫州、泉州,更是出現老板“跑路”多種亂象。如何在艱難中平安渡過危機,或在危機中重生?作為廈門市泉州商會的領頭人,蘇福倫最近兩年變得異常忙碌,全國各地跑,目的就是為會員企業探路子、找資源。
“海外市場疲軟、出口經濟蕭條,我們必須要有超常規的思維、超常規的運營模式。”在不斷考察和思索中,蘇福倫腦海里的答案越來越清晰:整合泉商資源,圍繞抱團做文章。2012年2月,以蘇福倫為董事長組建泉商(廈門)股份有限公司,3月27日,福建盤興集團與泉商股份共同投資開發盤興中國西部物流園區在巴中奠基。自此,泉商股份成立后第一個投資項目落戶巴中,也正式拉開了泉商抱團挺進西部市場的大幕。
記者初見蘇福倫時,他戴一副金絲眼鏡,穿一套深色西服,舉止莊重、談吐自然,令人如沐春風。在蘇福倫身上,有著經歷時間磨礪的波瀾不驚與沉穩大氣,有著經歷文化積淀的風度與儒雅。對商會、對巴中,這位在閩南德高望重的商界名人,有很多獨到的見解……
泉商成功三大法寶:務實、敢搏、抱團
蘇福倫出生于華僑世家,父親早年只身闖蕩新加坡,卻英年早逝。年少的蘇福倫挑起生活的重擔。由于家庭生活清貧,為了維持生計,他邊上學,邊擠出時間到附近的工廠打工賺錢補貼家用。初二的時候,成績優異的蘇福倫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進入部隊熔煉自己。因為僑眷成分,蘇福倫被退回到地方。命運的波折并沒有將蘇福倫擊倒,憑著好學肯干的沖勁,蘇福倫進入商界闖蕩。
對于自己的成功,低調的蘇福倫并不愿多談,但談起整個泉商的成功,他卻很有心得。他說,務實、敢搏、抱團,是泉商成功的三大法寶。
“泉州人的最大特點就是勤勞、務實、吃苦。”蘇福倫說,泉商大多從一些最平凡、最辛苦的工作開始,從事的產業也大多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產品,如陶瓷、水龍頭、茶葉、服裝等。靠白手起家,一步一個腳印地發展。
泉商信奉“三分本事七分膽”的人生哲學,想人之不敢想,做人之不敢做,“干了再想”。沒有經驗,不怕,背著一包瓷器樣品或一堆水龍頭就敢闖天下;沒有資金,不怕,手上有一百塊,就敢于借錢干一萬塊的事;沒有文化,不怕,借助外腦,一樣發展高新科技產業。
泉商有著很強的家族觀念、家鄉觀念,注重抱團發展。他們最初創業都靠家庭作坊式企業,一旦成功,便會帶領自己的親人、鄉親共同發展。如今的泉州形成的安溪的鐵觀音產業、晉江的鞋業、石獅的紡織服裝業、南安的建材業等產業集群化發展,很大程度上也是這種觀念的影響。
用“新泉商、新模式、新價值”打造現代商幫
自1997年從國企下海后,蘇福倫一直在廈門市最大的民間社團--廈門市內聯企業協會身居要職,曾一度成為廈門改革開放聯系海內外企業家、招商引資的橋梁和紐帶。民間社團風雨飄搖讓蘇福倫對民營經濟有了更深切的認識。2004年8月,蘇福倫不負眾望,當選廈門市泉州商會會長,正式扛起泉商發展大旗,從此,開始致力于把泉州商會打造成一個現代化的商幫。
在蘇福倫看來,現代商幫與古代商幫有著本質區別,古代商幫主要是狹義上的商人組成,而現代商幫卻由一個地域的企業組成。同時,現代商幫不再做壟斷、定價等違背市場規律的事,而是致力于服務政府、服務會員企業,提高會員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廈門泉州商會,泉商會館在內的1600多平方米辦公室場地全部由創會會長捐贈,并成為商會的獨立資產;商會副會長以上成員全部不拿工資,會員主導組織的活動,一般由會員自行負擔,還成立了一個經費審查委員會,審查活動經費。他說,去年,商會組織了包括“廈門號帆船環球航行”在內的上百場活動,而整個商會的接待經費僅7萬余元。
廈門泉州商會先后組建了文化創意產業委員會,支持會員企業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成立科技委員會,延攬中科院、廈大、臺灣農業研究所等著名科研機構為會員企業服務,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成立投融資委員會,通過資本運作,助推會員企業發展。
以投融資工作委員會為例,此舉開創了全國商會之先河。該委員會囊括諸多聲名顯赫的泉州籍企業家,委員會主任由豐潤金融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方慶明擔任,委員有恒興集團董事長柯希平、七匹狼董事局主席周永偉、特步(中國)總裁丁水波、中綠食品集團董事局主席孫少鋒、拼牌(中國)總裁王建全等,廈門工行、農行、中行、建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商會會員企業提供超過1000億元的授信支持。
“商會必須以鄉情為基礎,以商情為紐帶,以民族為己任,舉好旗,服好務,才能起到團結帶動作用。”據不完全統計,泉籍異地商會已超過130家,目前在廈門工作、生活和投資興業的泉州人近80萬人,有1萬多家泉商企業落戶廈門,其中上規模的達1000多家。“整合泉商資源,大有可為。”在蘇福倫和他的團隊努力下,目前,廈門泉州商會已有會員企業3000多家。
舉商會之力建成最智慧的現代物流園區
泉州民營經濟最早是從華僑、僑眷的‘三閑’(閑人、閑錢、閑房)起步,經過‘三來一補’過渡、鄉鎮企業鋪路、三資企業上路、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企業邁大步,到今天資本市場逐鹿,經歷了一條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如今,閩南地區出現了產能過剩等問題,需要內地大市場來承載。擺在廈門市泉州商會面前的歷史任務,就是要全方位整合泉商資源,大規模拓展泉商未來市場。沒有市場,就沒有泉商,也就沒有泉州繁榮發達的民營經濟。如何大規模拓展泉商未來市場?
巴中地處四川、重慶、陜西、寧夏、青海等毗鄰數省市的交匯中心,是我國中西部地區迅速發展的戰略性節點,亟需建設一個大型建材市場和現代物流園區。在蘇福倫看來,以巴中為中心輻射的4億人口的大市場就像一個大蛋糕,這樣的蛋糕有的人看得見,有的人看不見。這樣的商機,泉商不光看得見,更具備邁步的魄力和勇氣。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