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灣活力都市 濱海幸福之城”,這是第四次環泉州灣城市規劃工作座談會描繪的未來泉州環灣城市美好愿景。如今,隨著經濟社會的轉型騰飛,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這幅“橋·灣·城”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今年泉州市已布下重點項目460個,總投資6814億元,其中在建重點項目306個,年底計劃投資778億元,預備重點項目154個,涉及交通能源、社會事業、城建環保等民生領域,奏響2013年“保增長、調結構、促跨越”最強音。
□早報記者 陳小芬 林福龍
橋
越江跨海 天塹變成通途
江海之畔,橋為媒。
泉州,這座正向灣環灣發展的活力都市,橋,搭建起城市的向心、同心之力。
近一兩年,泉州大地上一批跨越江海的大橋有的已建成,有的正動工,有的即將動工或規劃:黃龍大橋、田安大橋、泉州灣跨海大橋、泉州大橋擴寬工程、金嶼大橋、百崎大橋、東海大橋、中蕓洲大橋……
2012年12月31日,飛架晉江兩岸的第十座橋——田安大橋正式通車,目前大橋橋下的綠化工程等項目已接近完工。這條由中心市區通往晉江的快速通道,跨越晉江及濱江南路后接入正在建設中的泉州晉江機場連接線。一旦泉州晉江機場連接線建成,通過田安大橋,從泉州中心市區只需10分鐘,就能直抵泉州晉江機場,真正實現泉州主城區和晉江的“無縫對接”。
在泉州灣入海口處,藍天下、碧海上,一根根粗壯的橋墩矗立在海面上,很是壯觀,大橋中央最高處是兩座高約162米的雙塔。這里就是被譽為泉州“一號重點工程”的泉州灣跨海大橋,目前正如火如荼建設著。大橋路線全線約26.699公里,其中跨海大橋長約12.45公里,是我省在建最大規模的跨海灣交通基礎設施,預計兩年后即2015年6月,藍藍的泉州灣上,將有一道長虹飛架泉州灣南北,它與晉江大橋、后渚大橋讓泉州灣聯玦成環。屆時,驅車在這道長虹上,只需8分鐘就能跨越泉州灣。
灣
環灣交通 拉近心的距離
在普通老百姓心中最為直接、最為貼切的“灣”,應該是環灣交通,它不僅拉近時空距離,也讓心的距離更近,讓“灣”變得觸手可及。
自2010年11月4日泉州首條環灣公交209路開通以來,目前已有5條環灣公交線路。今年《環泉州灣公交發展規劃》將啟動,構建以公交快線、公交干線和支線相結合的環灣公交體系。環灣公交發展迅速,拉近了區間距離,帶給市民的是實惠和便捷。
一條條環灣向灣快速通道的建設,讓泉州環灣輪廓更清晰:2012年1月,市區構建“田字形”快速通道的關鍵一筆——東海隧道主線和后渚至城東通道主線通車,它們拉近了泉州環灣組團間的距離,驅車從市區到東海只需8分鐘,從東海到城東只需10分鐘;2012年12月31日,晉石和金安兩條高速,讓石獅、安溪首次納入高速公路版圖,泉州也進入“縣縣通高速”時代;正在建設中的泉州灣跨海大橋,將把一灣串成一環;即將完工的南迎賓大道和即將開工的北迎賓大道,讓泉州南北大門的通道更加順暢……
環灣交通有“快”,也有“慢”。《泉州市城市綠道系統規劃》(2012年—2020年)已基本確定規劃大致框架,該方案提出在環泉州灣核心區內(含泉州中心城區和晉江、石獅中心城區)將建設“一帶、兩環、四軸、多組團”的網絡型綠道慢行系統。未來,一條條蜿蜒綿長的綠道,將分布在泉州環灣都市區的大地上,讓泉州人民享受環灣的慢生活。
環灣交通,改變的不止是時空上的距離,更深刻改變的是市民的生活,它構建起半小時的環灣生活圈。如,晉石高速通車,聯系著全市經濟最為活躍的兩個區域晉江和石獅,它讓石獅人上高速的時間從40多分鐘縮短至10分鐘,半小時城市圈已粗具規模;金安高速,更是讓泉州與全省乃至泛珠三角的交流合作更加便利。
城
由江到海 打造幸福宜居城
2010年3月,《泉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30)》獲批,標志著泉州將從沿江時代走向環灣時代,并將最終邁向面海時代,2980平方公里的城市規劃區、98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區從此進入大開發、大建設時代。
2011年10月1日,在東海,泉州行政中心廣場冉冉升起一面嶄新的五星紅旗,至此宣告泉州新的“城市核心”崛起。
其實,泉州從未放慢東進的腳步,泉州行政中心從豐州九日山下,沿著江河一路向東,到今天走到海邊,體現了泉州“環灣向灣同城化”的發展趨勢,它開啟了泉州現代化海灣型城市夢想的新篇章。
站在綠樹成蔭的鄭成功公園之上,不遠處,就是剛剛改造過的刺桐公園,鳥語花香;腳下剛剛建成不久的坪山路新高架橋和人行立交橋,讓這條過境道路不再擁擠;已在建設中的城東、東海學園,將成為城市新區的育人搖籃……
一個更加宜居宜業的幸福之城,指日可待。未來泉州,城市向東,幸福向海。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