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非遺、逛市集、品美食……6月8日上午,泉州市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在泉州府文廟廣場正式啟動。本次活動以“保護傳承非遺 賡續歷史文脈 譜寫時代華章”為主題,結合端午節,通過非遺展演、非遺購物節、非遺互動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內容,展現了泉州豐富的文化和自然遺產。
活動現場 主辦方供圖
高甲戲表演《紅玫弄》主辦方供圖
上午8時許,來自泉州市各小學的百余名南音樂手齊聚府文廟廣場,以“快閃”的形式呈現了南音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之一的獨特魅力和非遺進校園的成效,也拉開了本次“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的序幕。隨后,南音表演《走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高甲戲表演《紅玫弄》、將扒龍舟與霹靂舞完美結合的街舞表演《拼搏》等接連登場,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非遺視聽盛宴。
“今天,文化遺產已經成為泉州最閃光的金名片,不僅僅在文化建設領域,也在文旅融合、經濟建設等領域發揮越來越多作用,不僅僅在泉州地域,也在不斷影響全國,走向世界。”泉州市文旅局局長呂秀家在致辭中表示,泉州將積極探索文化遺產的創新發展之路,增強文旅融合,為文旅經濟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為進一步加強對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當天,泉州市文旅局發布了瀕危非遺項目扶持計劃,扶持對象覆蓋泉州市所有縣(市、區),重點針對已列入國家級、省級、市級等各級非遺名錄但面臨瀕危狀態的項目,以及尚未列入名錄但具有較高文化價值和瀕危風險的項目。
“該計劃將通過深入基層、社區、村落等非遺項目所在地,重視與傳承人、相關單位及群眾進行溝通交流,摸清泉州市瀕危非遺項目的家底,了解和保護這些瀕危的非遺項目,為今后的保護和傳承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撐。”相關負責人介紹,發布該計劃旨在全面掌握和了解各縣(市、區)瀕危非遺項目的現狀,確保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得到有效傳承。
現場還表彰了2023年度泉州市非遺優秀志愿者團隊和優秀非遺志愿講解員,向泉州市藝術館、泉州市圖書館等單位授書,為“宋元中國·海絲泉州”旅游推薦官授牌。
市民游客排起長隊體驗投壺射禮 主辦方供圖
正值端午假期,主辦方推出投壺射禮 、中藥香囊艾草包制作體驗活動、竹藤編互動體驗活動等,現場還精心布置多個“端午安康”和“一舉高粽”的祈福網紅打卡點,感受不一樣的節日氛圍。
市民游客體驗德化陶瓷燒制技藝 主辦方供圖
非遺購物節人氣爆棚 主辦方供圖
以“非遺與日常生活”為主題的“非遺購物節”同樣人氣爆棚,國家級非遺項目靈源萬應茶、國家級德化陶瓷燒制技藝、市級非遺項目泉州小吃制作技藝(泉州貢糖)等30個非遺項目進行現場展銷,涵蓋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等方面,吸引眾多游客和市民參與和體驗。
活動當天,泉州網對活動全程進行現場直播,截至記者發稿直播累計觀看量超12萬。值得一提的是,6月8日上午, “藤編竹織·漆彩生活”專題展覽在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四樓的新型空間開幕,觀眾不僅可以欣賞精美工藝品還可體驗趣味的漆扇制作體驗。6月8日-10日,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15個工坊對外開放,市民可以在此流動式體驗刻紙、木偶頭、木雕、花燈、彩扎、珠繡、竹藤編、錫雕等非遺項目,還有非遺劇場梨園戲、高甲戲、南音等精彩演出。
本次活動由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主辦,泉州市藝術館(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旨在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營造非遺保護良好社會氛圍,增強文旅融合,探索文化遺產的創新發展之路。
點擊圖片收看直播回放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