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通,百業興。一條條農村公路修到了村民家門口,成為便捷出行的康莊大道,更成為激發農村活力、助力鄉村振興的共富路。在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好農村路”工作首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十周年之際,5月16日,泉州市“四好農村路”現場推進會在永春召開。十年來,泉州市將“四好農村路”建設與城鄉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統籌推進,呈現多點開花、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7837公里,穩居全省首位,占全省總里程超六分之一。
十年來,全市打造了晉江、惠安、永春、安溪4個“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晉江、石獅、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7個省級示范縣,1個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石獅)。泉州市獲評全國“四好農村路”建設市域突出單位(全省唯一),并被交通運輸部定為市級“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地區。
公路+產業 賦能鄉村齊富共美
“以前,進村只能走泥土小道,又破又窄,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貨品只能肩挑手提。”回憶起本世紀初龍水村的道路情況,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永春縣仙夾鎮龍水村黨支部書記郭志煌不禁感慨,受交通條件制約,龍水村發展緩慢,經濟薄弱,2014年被列入福建省建檔立卡貧困村,特色產業“龍水漆籃”藏在深山無人知、賣不出去,華僑回鄉進不了村。“現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龍水村瀝青公路環村繞行,漆籃等特色產品通過公路走向全國,非遺傳承發揚,民宿經濟蓬勃發展,鄉村振興方興未艾。”
“四好農村路”的建設,也讓傳統的“龍水漆籃”產業煥發新生,據介紹,龍水漆籃身價倍增,一個高端漆籃的價格甚至能達上萬元,2023年龍水漆籃產值突破了3500萬元,足足是2012年30多萬元的一百多倍。
路通產業興。不止龍水村,交通道路便捷成為優勢的還有南安市九都鎮。該鎮擁有七波輝、隆鷹、藍貓、劍橋等4家產值千萬級企業,安比、英納格、酷丁等3家百萬級企業。土生土長的九都鎮政府黨政干部俞慶龍說:“以前的九都鎮交通不便、貨物物流緩慢,現在的道路修得又寬又平,交通貨物運輸能力提升了,招商引資和旅游觀光更有‘磁場’了。”交通的改善也促進了九都鎮低空經濟的發展。該鎮金圭村通往600多米高的卓云山山頂的公路修建之后,吸引了被稱為中國“博卡拉”滑翔傘基地的成功入駐,2019年這個滑翔傘基地被授予“中國航空飛行營地”稱號。
革命老區、著名僑鄉南安市蓬華鎮也因縣道X331線的建成而嘗到甜頭,其主導產業“蓬華臍橙”目前全鎮種植面積達12000多畝,是全市最大的臍橙產區,全產業鏈產值超7.25億元,2023年主導產業從業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769元,輻射帶動周邊鄉鎮從業農民人數2300余人。
而仙夾鎮、九都鎮、蓬華鎮的發展只是農村公路發展助力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十年來,泉州市持續加強農村公路建設改造,推動交通建設項目更多向進村入戶傾斜,提升鄉鎮通三級路、較大人口規模的自然村(組)通硬化路的比例,大力實施村道安全防護工程和危(病)橋改造,打通了服務農村群眾“最后一公里”,架起“民心匯聚之路”。
十年來,泉州市共爭取省上建設補助資金14.55億元,市級配套補助4.3億元,以省市補助資金撬動建設投資87億元,支持建設和改造農村公路2908.2公里,實施村道安防工程4943.9公里,改造危(病)橋406座。
激發文旅活力 打造614公里“美麗農村路”
經過升級改造,安溪縣城廂鎮經兜村道路煥然一新,沿線農場、民宿、農家樂等各類鄉村旅游點通過公路串聯,從名不見經傳的小鄉村華麗轉身為福建省鄉村振興示范村,還建成全省首個鎮級黨建文化主題公園——初心公園,如今村年旅游營業額超300萬元,累計吸引客流量近20萬人次。
以路為媒,使“交通線”變為“風景線”、激發生態文旅“活力”的例子,在泉州大地俯拾皆是——獲評福建省“最美鄉村‘福’路”的永春岵山北溪至南安蓬華公路旅游風景道、安溪縣碼雅文化園至初心公園公路、永春縣錦斗烏髻巖至呈祥雪山巖公路等線路都是例證,這些路引領帶動鄉村旅游等路衍經濟的蓬勃發展。
十年來,泉州市交通運輸部門持續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不斷提升農村公路精細化管養水平,使路面使用性能指數PQI達到優良水平。在保障農村路網常態管養基礎上,全市重點打造“美麗農村路”614公里,將沿線自然風光、人文景觀“串珠成鏈”,帶動沿線種養業、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發展,鋪筑“綠色發展之路”。
人便于行 貨暢其流 客貨郵深入融合發展
“以前拿快遞都要托親戚朋友從鎮上幫忙帶給我,現在我們村就有快遞點,快遞到了直接拿,方便很多。”提起快遞點,安溪縣虎丘鎮高村村鄉村振興綜合服務點的工作人員鄭文海豎起大拇指點贊。
洛江區虹山鄉“交郵我啦”同城寄開通后,農產品流通速度快起來了,群眾寄出的貨物在區域內也能當天送達。永春的村民也很認可泉運集團“公交帶貨”運營模式,“公交車除了接送我們去縣城,還能幫忙運送農產品,就連我們煲個鴨湯,中午前就能送到縣城孩子那里”。
……
十年來,聚焦農村群眾美好出行、共享優質醫療、教育等公共資源的愿景,市交通運輸部門全力打造“人便于行”“貨暢其流”的農村交通運輸體系。全市建制村100%通客車,村民出行實現了“出門水泥路、抬腳上客車”;建立了縣有中心、鎮有站點、村通快遞的三級物流網絡,形成了便捷高效的“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渠道,隨著客貨郵融合發展不斷深入,快遞物流運輸網絡的覆蓋面和效率進一步提升,為農村電商蓬勃發展暢通了“動脈”。
下一步,泉州市將繼續在提升農村公路基礎設施網絡、農村公路養護質量水平、農村公路運輸服務能力、農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農村公路治理能力、農村公路典型示范帶動作用上發力,為服務新時代鄉村振興貢獻交通力量。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