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前后,12歲的葉秋敏忙碌而又興奮。作為南安市占石村啟亨小學的四年級學生,她以少年講解員的身份,積極為紛涌而來的游客講解自己家鄉的驕傲——葉飛將軍及213名泉州籍華僑革命人物的光輝事跡。
每一年,都有13萬人次以上的游客從全國各地乃至海外,來到這個位于半山腰的村莊,感受紅色的光芒、接受精神的洗禮,帶著滿懷的激情和滿滿的能量,回到追夢的道路上,努力奔跑。
傳承
葉飛母校學子爭當講解員 紅色光芒照耀下頻出人才
像葉秋敏這樣的少年講解員,全部來自葉飛母校啟亨小學。“我們每年從三年級的學生中選拔、培訓,四年級開始講解。”啟亨小學校長葉志發說,這一做法從2003年起實施,每次選拔6人,學生們踴躍報名,“他們利用課余時間為游客講解,在一次次講解中加深對葉飛的愛國情懷、革命精神的理解,鍛煉了膽量、性格和表達能力,也激勵他們勤奮學習、成人成才”。據介紹,最早的一批葉飛故居少年講解員全部考上了本科。
占石村,這個每屆只有不到20名高中畢業生的小山村,在葉飛精神的激勵下,每年都有10多人考上本科。僅2017年至今,村里就出了1名斯坦福大學博士后、1名德克薩斯大學博士后、1名博士、3名碩士、28名本科生。
吸引
480多名外來媳婦 融入老區發展建設
“我當時喜歡他,是被他的拼搏奮斗精神給吸引住了。”51歲的湖北媳婦敖桃蓉回憶起和丈夫葉福帥的愛情時說,“很佩服他,這么小就離開父母,到我們武漢打拼。”1995年,婚后第3年,敖桃蓉便在占石村定居下來,并積極參與占石村的建設,成為一名村干部。
在人口僅3000多人的占石村,像敖桃蓉這樣的外來媳婦有480多人。來自貴州安順的李春燕也是其中之一。跨省遠嫁后,很多人向她打聽夫家情況,李春燕總是很自豪地說:“我們那里是革命老區,那里的人都很勤勞奮斗。”如今,秉承著紅色奮斗精神,夫妻倆一路打拼,事業有成。
46歲的簡曉春來自四川成都,經常和朋友們說,“占石村人的骨子里都有愛拼敢贏的精神,很有責任心。占石村是葉飛故里,這里有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歡迎你有空來走走”。
現今,這些外地媳婦正在村里的籌劃下,建立特色文化展示館,共同傳承紅色精神,豐富鄉村文化。
發展
紅色基因帶旺紅色旅游 綠色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我們是個老區基點村,全國50個紅色基因名村之一,紅色就是我們的名片和資源。”占石村黨支部書記葉志勇說。
占石村保留有中共金淘工委會、紅二軍游擊隊隊部、葉飛故居、紅軍洞、紅軍埔等10多處紅色革命遺址。2014年5月14日,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在這里落地開館,更是給占石村紅色生態游帶來了歷史機遇。
“以前村里沒有像樣的路,直到1983年村里才開通第一條機耕路,”村委會主任葉海強說,“如今,村里已經建成了17公里的環村公路,小車可以開到村民家門口。”
以前,村民曾為了謀生,把山上的樹砍去賣掉,結果林毀水少,種田更難。1995年,村民代表大會一致決定未經允許不準砍樹,名貴樹木只買不賣。隨后,村里盤活山地150畝,其中100畝種植海南降香黃檀等珍稀樹種,50畝建造由53種奇花異木組成的觀賞園,為村財增加數百萬元資產,全體村民獲得實惠。
如今,村里有了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建起了5000平方米的僑心園,開發了500畝朝天山生態公園,還將建設木屋度假村、農業采摘園。此外,還有鄉賢投資上百萬元建設思軍山莊,海外僑胞投資上千萬元建設龍船山風景區。“相信隨著配套的進一步完善,能讓來博物館參觀學習的人們留下來、住下來,帶旺經濟、促進增收。”葉海強說,葉飛故里紅色旅游區已被評為3A景區,紅色基因村的名氣正轉變為紅色旅游產業的興旺。
“我們每年接待的參觀人員達13萬人次以上。”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王少芳介紹,參觀人員在這里感受葉飛將軍和館內213位泉籍華僑革命人物的紅色光芒和愛國精神、拼搏精神,積蓄奮力追逐“中國夢”的精神力量。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