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快速發展的10年后,我國影視產業目前也遭遇了發展瓶頸。盲目追求流量、收入分配不合理、同質化內容較多等問題亟待解決。不過,處于冷靜期的影視行業也面臨著改革機遇,在市場愈發崇尚精品、消費者品位越來越高的新時期,影視業只有不斷優化產業鏈各個環節,努力推出精品,才有可能迎來下一個“高光時刻”——
近段時間以來,有關影視產業的新聞不斷。先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影視業綜合改革促進我國影視業健康發展的意見》,針對當前影視產業存在的典型問題,提出了完善創作生產引導機制、規范影視企業經營行為、發揮各類市場主體作用等一系列具體舉措。緊接著,市場機構貓眼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電影票房首現負增長。再接下來,第三屆中國影視領袖峰會召開,業內為國內影視產業如何應對內外部挑戰、如何變革發展建言獻策……
必須承認,過去一年,我國影視產業經歷了重重挑戰。一方面,傳媒影視企業利潤下滑,行業增長壓力較大。但另一方面,我國影視市場不斷擴大,龐大的市場規模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因此,如何在新形勢下實現我國影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從影視大國邁向影視強國,是影視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不可過度追求“流量”
目前,我國影視產業呈現“冰火兩重天”局面:一方面,市場高度集中,數量穩中有增,成績顯著。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609.76億元,同比增長9.06%;2018年電視劇收視比重為32%,與2017年的30.9%相比持續提升;2018年上線網絡劇286部,較2017年的225部增加了27%;另一方面,資本擴張放緩,多個影視項目停擺或延后,影視融資困難,上市公司市值縮水。產生這一怪現象的原因,和相當一部分影視企業過度追求“流量”熱點、片面追求商業效益現象有關。
以“流量”論英雄,會嚴重降低影視產業標準化水平。“從內容生產到制作經營,再到宣傳發行,一切向錢看,于是才有粗制濫造、情感虛假、思想空泛的影視作品以及抄襲模仿、類型扎堆、片酬不均等行業亂象。”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知名編劇倪學禮說。
單純依賴“流量”,還會引起對市場趨勢錯判的行為,出現盲目跟風和模仿。“影視劇屬于藝術創作,大數據很難預測藝術層面因素,預測只能是一種規律預判,準確度不容易保證。”某業內人士認為,僅僅關注“流量”,會讓很多缺乏質量保證的片子獲得“出線權”,不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以備受關注的懸疑劇為例,藝恩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白夜追兇》《無證之罪》達到了懸疑劇火爆之頂峰,《白夜追兇》總播放量更是達到幾十億次。“不過,大量懸疑劇中,膾炙人口之作也是少數,大部分同類作品曇花一現。”業內專家認為,《白夜追兇》等優質作品的成功在于具備良好的IP價值,作品經過了長時間精心打磨。但跟風者只關注“流量”,缺乏匠心意識,只求迅速完成劇本和拍攝,為賺快錢而忽視了質量。
“盡管這幾年懸疑劇數量不斷攀升,但整體制作水平并未有本質飛躍。”慈文傳媒集團副總裁趙斌認為,建立一套真實科學的收視率、播放量、票房等大數據體系非常重要,而且需要在其基礎上,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優化產品核心生產流程。
優化產業鏈各個環節
影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亟需優化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
首先,作為產業鏈前端的劇本創作者,需要保持一顆誠心,對作品真誠,對觀眾真誠。“影視藝術作為大眾文化,固然有其消費性和娛樂性的一面,但創作者應更多著眼于影視藝術嚴肅性的一面。”倪學禮對記者表示,這決定一部作品必須要以藝術標準和審美標準為根本。“對觀眾的真誠,體現在作品要真實地挖掘、描摹普通人的生活現狀、情感現狀和精神現狀。”倪學禮說。
趙斌也認為,影視作品的升級須從創作前端開始引導,“不論是文本階段起步的劇本創作,還是事后獎勵,都要從鼓勵原創、扶持新人、加強創新層面入手,緊抓行業基礎環節,升級產業品質”。
比如,慈文傳媒從藝術創作本身著手,更加主動地與優秀作者、編劇直接接觸,策劃伊始便全程跟蹤,指導創作、幫助創作、服務創作。這樣,作品呈現時就能兼具思想性、藝術性以及產業價值。
其次,作為產業鏈中端的投資經營方,則要提高自身藝術品位和社會責任感,敢于把投入花在內容創作和生產上,而不是將大部分錢花在演員片酬和宣傳發行上。“比如,行業應尊重編劇的地位和話語權,讓他們有對導演、演員的選擇權和對藝術質量的把關權。同時,還應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流程監管,善待編劇的誠心和勞動,讓他們有更多精力、信心和熱情投入創作。”倪學禮說。
最后,作為產業鏈末端的消費者,要具有一雙“火眼金睛”,不斷提高審美鑒別能力,倒逼供給者改善影視產品質量。“比如,作品質量提升了,會反映在收視率或點擊量方面。這些統計數據雖然不能反映產業質量的全部情況,但可以作為重要參考指標。”影視發燒友馬爽認為,從產業經濟視角來說,影視產業消費生態完善,需要消費者和生產者二元互動相互影響。
健全影視產業政策
“從頂層設計來說,此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的決定,對影視業整體提高隊伍素質、作品質量、市場競爭水平、傳播效果等都將產生積極推動作用。其中,關于行業標準建設十分重要,既關乎影視發展中作為文化事業的公共服務,也直接影響影視的文化產業價值釋放。”趙斌認為,對于那些不誠信行為,政府應該予以強力監管,相關政策法規要進一步明晰,依法依規堅決查處。只有讓真正用心做好內容的創作者和企業,獲得與之匹配的收益,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才有長效機制可言。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副教授王青亦說,在歐洲,不少國家都有電影電視扶持機制。“比如,法國文化部下設法國國家電影中心,主要管理政府用于視聽節目和電影制作的扶助金。扶助金的主要來源是院線電影的座位稅和電視臺收入提成。政府將這些純商業收入的一部分集中起來,扶持具有文化和藝術內涵的視聽內容。此外,還有劇本創作扶助金、紀錄片扶助金、處女作扶助金以及短片扶助金等。”王青亦認為,這對于我國影視產業政策完善具有借鑒意義。
記者了解到,目前出臺的網劇備案登記制以及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原創視聽節目系列管理規定等政策,一定程度上規范了影視產業有序健康發展。“盡管在實際操作和執行過程中,目前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備案周期變長、多部作品積壓無法播出、評估人員給出的意見模糊不夠專業等,但長遠來看,這些政策會帶來影視產業生態良性循環。”某影視公司制片人表示。
“在電影領域,隨著渠道擴張的邊際遞減效應,政策支持會推動優質內容供給,這對票房的驅動力將更加凸顯。中國電影市場粗放型增長模式也將終結,電影產業核心資產有望得到重估。”中航證券文化傳媒行業分析員裴伊凡說。
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影視行業稅收秩序有關工作的通知》,對促進影視行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并會逐漸得到從業人員普遍認可。稅收問題盡管令投資公司及投資人變得更加謹慎,甚至在觀望后撤離資金,但“良藥苦口利于病”,陣痛過后,行業將迎來利好。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