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5G,人們往往有一種矛盾的心態,覺得它若即若離,忽近忽遠。一方面,小到商家廣告,大到國際競爭,5G都當仁不讓地成為高頻詞匯。
談起5G,人們往往有一種矛盾的心態,覺得它若即若離,忽近忽遠。一方面,小到商家廣告,大到國際競爭,5G都當仁不讓地成為高頻詞匯。這時,大家覺得5G在輿論上離我們很近。但另一方面,有時又覺得5G離我們還很遙遠,誰也不知道它何時能像4G一樣,深度融入我們的生活,也不清楚當那一天來臨時,我們的生活到底會發生哪些根本性的變化。
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就是在技術與消費者之間,還隔著一座“應用”的橋。只有通過應用的變化,消費者才能感知到技術的變化?;仡?G 到4G的發展史,這一歷程清晰可見:
1G時代是語音時代,人們用的是“大哥大”,手機的功能就是打電話;2G時代是文本時代,捧著諾基亞手機發短信,成為那個年代時尚潮人的典型形象;3G時代打開了移動互聯網的大門,手機可以傳遞形式更加豐富的信息,微博、微信成為新一代的代表性應用,圖片、語音片段開始大量出現在人們的日常交流之中;4G時代是視頻時代,更快的網速使得在手機上觀看高清視頻成為家常便飯,抖音、快手以及各類直播平臺因而興起,多人在線對戰的手機游戲也得以風靡全球。
移動通信行業的每一個時代,都出現了只有在這個時代才能出現的標志性應用,業內人士常稱它們為“殺手級應用”(Killer Application)。正是這些無可替代的“殺手級應用”,構成了普通人記憶中技術變遷的坐標。
那么,獨屬于5G時代的“殺手級應用”是什么呢?事實上,這個問題的答案尚不明顯。這就導致5G雖然在底層技術上日漸成熟,卻因為可具體應用的場景不多,普通消費者對它缺少直觀的感知,從而出現文章開頭所說的“忽近忽遠”之感。
技術與應用之間的關系,就好比武俠小說中的內力與外功:缺少深厚的內力,再好的招式也是力道平平的花架子;同理,沒有精妙的外家招式配合,再好的內功修為也無法發揮百分之百的威力??梢哉f,5G的發展已到了內力“小成”而亟需外功的階段。
具體而言,5G不只是“更快的4G”而已,那充其量只能算“4.5G”。網速快、信號廣、延時少是5G內力的三大特點,外功招式的設計,必須將這三大特點發揮到極致才行。而這也是5G應用開發的難點所在。
目前看來,最有可能誕生5G“殺手級應用”的是汽車領域。工信部部長苗圩3月28日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表示,車聯網或許是5G技術最早的應用。的確,要實現汽車無人駕駛的安全性,前提必須是系統反應靈敏,畢竟車輛在高速行駛狀態下,1秒鐘的延遲都有可能帶來嚴重的事故。同時,要實現汽車對路況信息的精確識別,前提是在信號燈、道路以及車輛周邊安裝大量傳感器,車載智能系統快速收集并處理這些信息。在這一場景中,無論是對低延時的要求,還是對信號廣的要求,5G技術都可以滿足,并且切中肯綮。在車聯網領域,5G技術的前景十分光明,但前路依然漫長。
如今,各國政府出于搶占未來科技高地的目的,紛紛重資支持5G技術發展,提前布局。但單靠政府“輸血”的發展是不可能持久的,逐利是資本的天性,看不到5G的商業前景,社會資本就很難進入到這一領域。5G要想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找到自己的“殺手級應用”。惟其如此,5G才能進入市場的自我調節階段,實現用營收覆蓋成本的良性循環。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