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泉州青創會超級公開課第五期如期舉行,特邀請日本無印良品前總裁松井忠三先生向600余名學員分享了自己如何帶領企業從38億日元虧損中觸底反彈,實現全球化良性布局的有益經驗。
少即是多
聚焦消費者品質的共性需求
“中國夢需要更多實干型企業家來共同實現,這個時代呼喚更多標桿性的企業。”共青團泉州市委書記楊鳳翔表示,希望年輕的企業家們通過學習帶來啟迪,“有所思有所悟有所為”。“無印良品就在我們身邊,可是其背后的成功邏輯卻離我們很遠,這個距離需要靠學習來縮短。”泉州市青年創業促進會會長許清水強調了企業家在學習中反思、求進的重要性。“通過幾堂公開課的持續推動,我們可喜地看到,在泉州青年創業者當中,學習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下階段,他將親自當輔導員,實施以青創“鴻鵠班”為核心的泉州青年創業人才培養計劃,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交流,提升青年創業者們的綜合素質,為成就未來企業家的核心使命做出更加具像的努力。
發 展
成熟消費時代下符合品質訴求
圍繞體制、經營及商品變革還有面向全球化市場的布局,松井忠三系統地介紹了無印良品的發展歷程。
誕生于三十年前的無印良品目前擁有海內外876家店鋪,遍布27個國家和地區,其中229家在中國,泉州就占據了三席,在全球擁有近兩萬名員工。“目前每年依然保持兩位數增長,我們是一家國際化程度極高的企業。”他說,上世紀七十年代,受到石油危機的影響,日本從高速成長向成熟消費時代演變,在這股浪潮中,不少商業平臺開始擺脫第三方品牌,自主創新品牌。無印良品便是由當時西友百貨集團孵化出來的品牌。當時,其他自主創新的品牌大多把銷售點放在價格上,只一昧追求低價,卻放棄了品質的追求。這時無印良品提出了“有理由的便宜”理念,即去除掉所有不必要的累贅,將所有的努力回歸到保證品質上面。
“去掉與品質無關的浪費。”他說,迎合消費者對品質的基礎需求,例如省掉染色、漂白工序,簡化包裝,將品質有保障原本會被舍棄的食材整合銷售。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們依靠保障品質及消費者視角形成的“有理由的便宜”受到市場認可。1985年他們獨立成立品牌,1993年確定了制造零售品牌的定位,為了確保制造銷售環節的暢通催生了物流方面的發展。1995年實現上市,直到2000年,他們的銷售及利潤都實現了30%以上的發展。“這得益于其產品定位清晰,理論完善,且不斷制造新的產品,不斷吸引粉絲消費者的關注”。
革 新
38億日元虧損中崛起成為標桿
2000年,無印良品的業績下跌,負責人引咎辭職。上市股票價格從一萬多元日幣跌至兩千多元日幣,200多億元人民幣市值蒸發,市場一片看衰。這時候,松井忠三臨危受命,成為無印良品的第三任掌舵人。
“我們分析了失敗的原因。”他說,驕傲自滿的情緒下,犯了大企業病,急劇擴張令企業迷失了方向,“有理由的便宜”定調被模糊,消費者感受不了品牌原有的初衷。松井忠三明白,想想要再度崛起,只有進行自我革命。先止血,再重新確立健康發展構架。“我們將價值30多億日元的不良庫存一把火燒了。”他說,當時要求相關員工都來現場觀看,隨后縮減虧損店鋪; 調整人事,加強經理管理體制; 與店長直接溝通,設立經營改革專項小組;海外事業進行重組;培養主要干部人才,改革組織體制。到了2002年,無印良品基本完成店鋪重組,生產供應構造的改革,賣場出現自主性,質量投訴大幅減少,減少流程審批提案書原則上只需一張紙。
這一系列的革新均圍繞體制、經營、商品三大方面進行。在體制方面,他們強調了企業文化的確立,建立科學性的連鎖經營戰略,實現可視化制造,強調執行力與組織力。“用規范化的體制模塊,避免由于人員流動帶來的經驗值喪失。相對于企業策劃能力而言,我們更加看重具體的執行力。”他說。品牌的進化,首先是理念的進化。市場上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客戶一個競爭對手,必須生產出令消費者滿意,讓對手卻步的產品。在經營變革方面,他強調要深化“有理由的便宜”的品牌內涵,結合時代變遷逐漸升級內容,并非是“這個最好”,而是“這樣就好”。為市場提供高品質的基本運用商品,運用創造性的省略來達到極簡的終極設計。
在商品開發變革方面,松井忠三強調了兩點,一個是發現無印良品,一個是世界視野的無印良品。他們制作商品開發流程,在發現環節上,他們深知商品開發的靈感源泉來自于消費者的聲音,打通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渠道,通過建立內部的意見反饋系統梳理成千上萬條客戶的聲音,制造出消費者喜歡的產品,例如懶人沙發、LED便攜燈等產品就是來源于消費者想法;他們直接走訪消費者家庭,從中發現他們在生活中的需求點,例如針對洗手臺的雜亂情況,他們推出了可再生使用的洗滌瓶產品;他們也借鑒中國的板凳、青花瓷器設計元素推出熱銷產品。在世界這個緯度上,他們積極對接全球化展覽,與全球最知名的設計師合作,貫徹企業的極簡調性,設計最具無印感觀的無印更設計更品牌的產品觀感。“我們不討好消費者,而是運用最基礎的價值觀去應對所有的需求,引領生活態度。”通過一系列的努力,符合全球審美且品質保證的無印良品重獲市場認可。2002年扭虧為盈,2005年營業額回到千億,收益達到156億日元,打破往年記錄,至今仍保持穩步的增長態勢。“有些產品哪怕我們下架了,如果消費者來電要求重新出品,只要建議聲音達到一定的數量,我們依然會把舊產品請上臺。例如他們的4格筆記本等”。
自 信
全球化市場上堅持自我定位
2002年,無印良品在松井忠三的手里實現了“V”字型觸底反彈,在全球市場穩步發展。“企業要成功,除了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之外,還要明確什么是自己不要的,必須要有所堅持,明白少即是多的哲學原理。”他說。
無印良品有以下幾點是堅決不做的:不在商品上貼品牌名稱;不過度追加功能;只銷售為無印良品設計的商品;不在其他地方銷售為無印良品設計的商品; 產品不使用鮮艷的顏色;不過度包裝產品;不聘用名人做產品;不宣傳著名設計的協助;只能在能夠管理日常用具,產品選擇,陳列的地方銷售商品;不將降價做為吸引顧客的工具;盡量避免在店鋪進行顧客對應以外的工作;不銷售公寓日常用不到的商品;不從人口統計層面篩選目標顧客;不開設不符合分店標準的分店,開設分店不能超出公司的商品開發能力。
總而言之即務實堅守定位,還原產品品質訴求,不夸大市場份額,不依附別人的加分,不盲目擴張,以少致多。在提及海外市場擴展時,松井忠三強調了控股及主導的作用力。他們看重每家店鋪的盈利,要求品牌的影響度和開店速度保持一致,并且要求員工自己掃街尋找店鋪位置,根據不同國家的市場,他們也設置了嚴謹的評分辦法。作為生活雜貨類的制造零售業,他們需要嚴格執行開店基準書評分制度,其中包括人流量及周邊設施等幾十項內容。“科學性的前期評判,才能確保店鋪的良性發展。”他說,店鋪運營標準手冊則由當地的店長來制訂,目前他們已經在中國一二線完成布局,正在向三四線城市擴張。福建省內就有8家店鋪,平均每家在16個月左右便可實現回本。在他的理解中,要達成全球化運作的條件有三條,首先必須有品牌力,然后是要有經營執行力,最后就是要有合理化的商業模式支撐。
最后環節,在回答學員關于中國無印良品價格普遍高于日本店鋪的問題時,松井忠三表示,他們未來希望在全球實現定價的趨向統一,只是目前由于匯率、成本等問題暫時無法實現。在面對如何看待其他企業的模仿問題時,他十分自信地表示,像無印良品這種外在與內在實現統一,擁有自己的哲學發展理念,產品極具簡約與設計感的企業是難以被真正模仿的。對于企業家而言,他認為革新推進過程中最難的便是有堅定的貫徹決心。“你做出的任何決策都會有反對的聲音。”他說,由于此前自己從事人力管理方面的工作,因此在當年積極變革中,在溝通及平息反對聲音方面擁有較強的優勢。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