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安溪縣委、縣政府始終把打擊電信詐騙犯罪作為中心工作,無間斷保持嚴打高壓態勢,持續推進打擊整治工作,同時打防并重,防字在先,狠抓源頭管理。此外,還通過一系列舉措,為社區矯正人員指方向、出點子、送溫暖,引導幫助他們自主創業、合法創業,使他們消除心理障礙、重建自信,更好地融入社會,走上勤勞致富的道路。 □泉州網記者 吳志明 通訊員 張曉斌
打
成立縣反詐騙中心,初步形成“技術反制”打擊新模式
“鈴鈴鈴……”8月26日,安溪縣公安局110指揮中心響起急促的電話鈴聲,有人報案稱,安溪某房地產公司財務被人騙走100余萬元,指揮中心迅速將警情轉給安溪縣反詐騙中心,反詐騙中心受理處置室核實確認后,將涉案銀行賬號迅速流轉給反詐騙中心的金融防控室,將涉案電話號碼、網址迅速流轉給通訊防控室,同時將警情推送給研判打擊室。金融防控室內的銀行工作人員啟動涉案資金快速查詢和凍結工作機制,將被騙資金緊急止付,及時挽回了損失,整個過程只用了5分鐘左右。“要是在以前,必須要逐級審批,再到銀行去申請凍結,多則一兩天,少則2個小時,現在足不出戶就可以實現緊急止付了。”安溪縣反詐騙中心鄭警官介紹。
這只是安溪反詐騙中心工作的一個縮影。據介紹,為深入推進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有效破解當前打擊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信息流、資金流查詢難,涉案資金凍結、止付難,犯罪嫌疑人發現、打擊難等問題,今年4月26日,安溪縣成立反詐騙中心,著力打造集“打、防、管、控”等功能為一體的實用型反詐防詐格局。在縣公安局設置專門辦公場所,抽調刑偵、指揮、網安等10余名警力,工商、農業、中國、建設、郵儲、興業等6家銀行和農村信用社以及移動、聯通、電信等3家通信運營商分別選派業務骨干進駐中心,集中辦公、一體化運作,打造“足不出戶”的快速便捷偵查模式,不斷提升偵查破案和追贓挽損能力。
福建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陳冬到安溪縣調研電信詐騙整治工作時,肯定了市、縣兩級打擊整治電信網絡詐騙工作。他說,泉州市、安溪縣兩級高度重視電信網絡詐騙工作,態度堅決,措施有力,效果明顯。特別是安溪縣反詐騙中心科學整合公安部門、銀行機構、通信運營商等資源力量,搭建專業反詐騙一體化平臺,創新機制手段,基礎工作信息化、人員管控動態化、科技手段實戰化等方面的工作領跑全省,對犯罪行為開展主動攔截和精確打擊,有效維護了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
防
探索網格化管理模式,多種形式強化宣傳教育
7月3日,公安部門在泉州市區大洋百貨ATM機處將正在領取詐騙款的陳某祥抓獲。陳某祥的抓獲,得益于安溪縣魁斗鎮大嶺村的網格化管理。今年6月底,大嶺村1名網格員在梳理網格信息過程中發現,村民陳某祥擁有兩輛小車,剛剛新建了一幢7層樓房,他的從業信息顯示是經營滴滴打車。網格員覺得陳某祥目前的經濟狀況與他的工作收入明顯不符,立即將信息反饋給有關部門。公安部門通過排查發現,陳某祥經常前往泉州市區、廈門等地,他的車輛連續在多家銀行附近停靠,初步判斷他具有替犯罪嫌疑人領取詐騙款的特征,公安部門便對陳某祥進行跟蹤,于是出現了開頭的那一幕。
大嶺村村支書李雙生介紹,大嶺村地處魁斗鎮南部,總人口2678人,之前屬于電信網絡違法犯罪高發區。該村立足村情民情,堅持“打防并重,疏堵結合”的原則,“防”字在先,狠抓源頭管理,以信息化管理和推行誠信建設為重點,大力探索網格化管理新模式,逐步建立健全打擊整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長效機制。全村分為4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備1名專職管理員及若干名協管員,網格員對該村常住人口及流出人口的地址、職業、汽車車牌號、自購房地址、QQ、微信號碼等信息進行采集,把重點人口、社區矯正對象尤其是外出居無定所和無固定職業人員列為重點跟蹤管理對象。同時該村針對不同人群特點,采用法制宣講大會、誠信建設座談會、固定標語、宣傳欄、高音喇叭、學生帶法回家等形式,選取典型案例,通過以案釋法、現身說法等方式,營造濃厚氛圍,廣泛宣傳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危害性。得益于這一系列舉措,近年來該村電信網絡違法犯罪數量大幅下降。
轉
組織電商培訓引導網上開店,發展特色產業引導勤勞致富
“半年前,我也被騙走了3000元,讓我對詐騙更加深惡痛絕。”昨日下午在安溪官橋鎮弘橋智谷電商產業園,小星(化名)告訴記者。誰也不會想到,就在4年前,小星也曾從事電信網絡詐騙,如今他開著成人用品網店,每個月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此外,他還經營域名中介,日子正一天天好起來。小星告訴記者,他讀到初一年就輟學了,從網上得知從事股票詐騙錢來得很容易,他便想去嘗試。2012年八、九月份,他到了廣東,按照上線指示,每天負責接電話給客戶推薦股票。2012年10月的一天,他們被破門而入的警察抓了個正著,回來后被判了緩刑。后來,安溪縣司法局安排小星進行電商培訓,引導他從事電商創業。
安溪縣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安溪縣在保持對電信詐騙高壓嚴打態勢的基礎上,發揮茶葉、藤鐵兩大特色產業優勢,引導幫助社區矯正人員自主創業,組織電商培訓、引導網上開店就是其中一項舉措。據介紹,去年到今年,共組織全縣600多名社區矯正人員到弘橋智谷電商產業園參加電商職業技能培訓,很多矯正對象在培訓后深受觸動,并因此走上電商之路。
相關部門還通過技術指導、資金補助等方式,扶持信息詐騙矯正人員發展茶葉等特色產業,靠自己的雙手發家致富,感德鎮槐揚村的楊某某就是其中的受益者。楊某某因一時沖動參與了信息詐騙,被判處緩刑接受社區矯正。經過司法所的教育,楊某某參加了茶葉初制比賽,雖然比賽成績一般,但是經過專家現場指導,楊某某對制茶技藝有了新的領悟,制茶技藝提升,茶葉賣價更高,他的家庭生活水平隨之得到提高。
此外,各個鄉鎮積極創建公益勞動基地,組織社區矯正人員到勞動基地參加社區服務。如組織開展以打擊電信詐騙宣傳為內容的服務活動,讓社區矯正對象從一名學法者變成普法者;結合縣委、縣政府“美麗鄉村”等行動計劃,組織社區矯正人員積極參與植樹造林、清理河道垃圾等,增長其社會公共意識;除在基地開展社區服務外,在各種公共服務行業中,以提高實效為原則,既有大型集中的活動,又有小型分散的安排,如“交通引導員”、“森林防火隊”都有他們的身影。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