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料羅灣】
一眨眼,時間來到1633年(崇禎六年)。這一年的六月,荷蘭人與海盜軍聯手進攻南澳島,雖然這次戰斗規模并不大,雙方傷亡人數大體相當,但沒占到便宜的荷蘭人連夜突襲廈門,毫無戒備的廈門水師損失極其慘重。
步步緊逼的荷蘭人得寸進尺,開出令人難以接受的苛刻談判條件,最終導致了料羅灣海戰的爆發。
福建精銳海軍出擊 摧毀兩艘荷蘭夾板船
1633年(崇禎六年)農歷八月十二,福建巡撫鄒維璉抵達漳州,福建精銳海軍幾乎全部集中于此,編為5個編隊,其中五虎游擊鄭芝龍為前鋒。歷史學家分析,表面上看來,鄭芝龍只是五個編隊之一,但真正有實力與荷蘭人較量的,只有鄭芝龍的前鋒編隊。
令人欣慰的是,福建水師捷報頻傳。
根據中方史料,福建水師在九月初一、九月十六分別摧毀了一艘荷蘭夾板船。九月初一,鄭芝龍利用間諜的情報,派人潛入澎湖,焚燒一艘荷蘭夾板船,生擒荷蘭官兵7人,斬首3級……而對照荷方資料,荷蘭人確實損失了2艘夾板船,一艘名為Catwijck,另一艘名為Boucaspel。
移師圍頭灣緊急開會 決定決戰金門海域
在損失兩船后,荷蘭方面并不死心,聯合海盜軍,組成一支力量頗強的艦隊,進抵金門島附近海域。福建巡撫也得到情報,敵方艦隊共計有9艘荷蘭夾板船與50艘海盜船。
福建巡撫立即移師圍頭灣,召集諸位將領緊急商討下一步作戰計劃。這次軍事會議最后決定,在金門海域與荷蘭、海盜聯合艦隊展開決戰!
這個決戰的地點,就叫料羅灣。此役后,料羅灣的大名就此寫入史冊。
福建水師兵分兩路 使出四大海上戰術
九月二十,福建水師與荷蘭艦隊大戰于料羅灣。這場海戰可以稱得上是一次頂級交鋒,是遠東最厲害的兩支艦隊強強碰撞。
根據荷蘭人《熱蘭遮日記》的記述,福建水師分兩路出擊,有140艘~150艘戰船,其中有50艘是比較大的船型,“配備有相當的大炮與士兵,士氣旺盛,躍躍欲試”。
《臺灣外記》稱,當時,福建水師的戰船擁有為數不少的火炮,但遠不及荷蘭火炮精良,在對付大型戰船上,效果是有限的。戰役中,明軍使出四大海上戰術:火攻戰術、沖撞戰術、火器、接舷戰。所謂的接舷戰,就是用鐵鉤鉤住敵船,士兵跳過敵船肉搏。
料羅灣海戰中,明軍官兵表現得極其勇敢,荷蘭《熱蘭遮日記》對此有詳細記載。
戰爭持續約四十天 重創荷蘭人和海盜軍
最后,福建水師總共焚毀了3艘荷蘭夾板船并俘獲1艘。
根據福建巡撫的“報告”:明朝水師總計俘虜荷蘭人84名,被燒死、淹死或者打死的荷蘭人數量估計為數千人。明軍還繳獲大炮6門、小炮2門、烏銃(槍支)13門、劍10把、火藥6筒以及其他多種物品。同時還重創了海盜軍。
福建水師的損失并不大,據報告,總計陣亡86人、重傷138人;荷方沒有詳細數字,但認為中國人和船“毫無損傷”。
從誓師出征到料羅灣海戰,戰爭持續了大約四十天。雖然從規模上來講,料羅灣海戰并不能算是特別大的戰斗,卻改寫了歷史。東印度公司史料記錄:公司在遠東地區這一季度的軍事力量被橫掃一空。
這次勝利,時人評價是“閩粵有紅夷來,數十年間,此捷創聞”。歷史學家分析,福建水師的全面勝利與鄭芝龍的軍隊有很大關系:鄭芝龍軍隊武器先進,其中槍炮有不少是西洋貨,性能好;鄭芝龍是杰出的海軍統帥,有豐富的海戰經驗,對荷蘭人可謂知己知彼。
【大事記】
1622年(明天啟二年):雷約茲率荷蘭艦隊遠征澳門未果,旋占領澎湖列島。
1633年(明崇禎六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派遣艦隊進攻中國沿海,明荷戰爭爆發。鄭芝龍大敗荷蘭、劉香聯軍于料羅灣,焚毀2艘夾板巨艦,俘1艘。
本版圖片均為網圖,請作者聯系早報以便支付稿酬。
(注:本文參考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海上家國》;感謝石獅市博物館館長李國宏對本文的幫助)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