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不少細心的市民注意到,大街小巷上出現不少電動平衡車,有獨輪也有雙輪,有的有扶桿,有的沒扶桿。每當有人騎著平衡車穿梭在路上時,總能吸引不少眼球。然而,時尚風光的背后,卻暗藏著安全隱患。交警提醒,這種通過充電以電能作為能源驅動的平衡車,和滑板、“死飛”等一樣制動性差、隱患大,不能在道路上行駛。
現象 腳踩平衡車上路 時尚背后有隱患
近日,記者在中心市區九一街口看到,一名男子騎著一輛平衡車行駛在非機動車道上。車子前面有一把桿可以支撐,但桿上沒有剎車裝置。經過紅綠燈時,男子身體往后傾斜,車子雖有明顯的減速,卻沒有馬上剎住,差點撞上前面等紅燈的行人。
7月28日,在中山南路,一對父子腳踩平衡車上路行駛,父親還能熟悉操控,兒子卻有點搖搖晃晃。7月30日,在刺桐路與寶洲街交界處,一名女子腳踩平衡車出現在機動車道上,全然不顧身邊的車輛。
連日來,記者走訪刺桐路、泉秀街、寶洲街等地方發現,不少市民腳踩平衡車在路上行駛,路人看到這種新奇的代步工具,頻頻回頭看。這些平衡車,有獨輪也有雙輪,但均沒有剎車裝置。
市民陳女士說,當下騎平衡車的人越來越多,除了一些年輕人,很多代駕司機也選擇它。“很多代駕司機騎平衡車出行,大多行駛在機動車道上,平衡車又沒有顯眼的標志,有時候路上太黑,差點撞到。”陳女士說。
接觸過平衡車的市民王先生表示,平衡車和一般自行車不同,沒有油門和剎車,純粹依靠騎車人身體傾斜程度控制速度,要是控制不好,就容易摔倒。“這類車是無法上牌的,原則上只能在場地上玩。”王先生說,上路時,一些騎車人安全意識淡薄,行駛中經常出現搶占機動車道、隨意變道、猛拐掉頭、闖紅燈等現象,極易引發交通事故。
觀點
代步快捷方便 代駕司機鐘愛
日前,記者輾轉聯系上電動平衡車愛好者王小峰(化名)。“現在好多年輕人都選擇這種工具代步,方便且新潮。”他說,他買的平衡車1000多元,高約45厘米、長40厘米,重9.8公斤,正常速度12公里/小時,最高可達16公里/小時,充電后一次可行駛15公里。他說,平衡車小,可以腳踩上班,到公司之后可以提進去,放在座位下;堵車時,可以提著步行。
據其介紹,初學者可能會比較困難,須扶著墻壁利用身體的平衡性操作,熟練后可利用身體的協調能力駕駛;重力向前,就會加速;重力向后,就會減速;重力再向后則倒車。只要學會了就非常簡單。
一位代駕司機表示,現在代駕司機大多采用“公共交通+電動平衡車、滑板車”的出行方式,既節約成本,也更為便捷。“一個單子也就賺個幾十元,打車肯定不現實,而且也不能隨叫隨到。特別是一些客戶住的地方在郊區,只有這種方式最快捷和方便。”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