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持續加強雙擁文化設施建設,更新和新增雙擁宣傳牌380個,修整充實了鄭成功紀念館、葉飛紀念館、崇武解放軍烈士廟等26個市級國防教育基地。依托俞大猷公園、八二三炮戰遺址建立雙擁主題公園,全市建立起7條國防雙擁宣傳教育一條街,59個市級國防教育基地,命名58所國防教育示范學校。不僅如此,紀念延安雙擁運動70周年活動、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雙擁書畫展、軍民心連心活動、雙擁成就圖片展、“軍民情誼深”電視訪談等活動,更是以豐富多彩的形式,讓雙擁文化走進千家萬戶。
日前,市住建局、180醫院、省第五建筑集團公司和東海指揮部聯合到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項目工地開展義診和慰問活動,為一線工人送醫送藥。(張九強 白維鑫 攝)
擁軍投入新力度
實現“能打仗、打勝仗”的強軍目標,泉州不遺余力!
墻壁上涂有迷彩,庫區里充滿軍味。水上狙擊、牽引橫越、崖壁攀登等訓練設施巧妙融入水庫沿岸……在泉州某地,這既是一座民用水庫,更是一處軍事訓練基地。“以往,我們開展水上訓練要到百余公里外。這個訓練基地建成后,大大縮短了機動時間,提高了訓練效益。”官兵們告訴記者,這個軍民融合的訓練基地,為他們提供了水上射擊、遠距狙殺、水下爆破、潛水突擊等10余個水上課目的訓練。
對部隊戰斗力建設的支持,不止體現為真槍實彈的硬件保障,更轉化為細致入微的溫情關懷。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飛翔在遼闊天空……”激情澎湃的歌聲,飛揚在駐泉某部的籃球場上。市雙擁辦組織心理專家,為官兵們帶來了濃醇的“心靈雞湯”。“尋找我認識的第一個人”,在心理專家的引導下,官兵們說出了埋藏在心底的話;“抓烏龜”、“解手鏈”等環節,讓他們的心情得到徹底放松;戰士們將自己不開心的事情寫在報紙上,揉成團,在勁爆的音樂中打起了“紙團大戰”,壓力與郁悶得以宣泄,笑容掛在每個人的臉龐……“聽專家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對工作壓力、家庭矛盾、發展前景有了更全面、客觀、清晰的認識,對訓練也燃起了百倍熱情。”老班長李兵,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對駐泉部隊強軍建設的支持,在更多領域延續。我市堅持每年把幫助駐泉部隊建設“兩中心一基地”和“四個一好”工程建設列入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把國防設施工程建設納入重點管理項目范圍。近年來,全市累計支持駐泉部隊基礎、訓練、文化和生產生活設施建設項目1130個,進一步提高了部隊戰備執勤、軍事訓練和工作生活條件;持續開展科技擁軍活動,援建科技強軍項目317個,為部隊舉辦各種專業技術培訓班117 期,培訓官兵10000多人次。在做好進駐部隊的支前保障工作之余,我市還組織遠赴北京、甘肅、內蒙古、江西、廣東、寧夏等地慰問外出演練或執勤的駐泉部隊官兵。
與此同時,全市各級黨委政府,更以親人般的深情,精準回應新形勢下的官兵關切,務實解決實際問題,免除他們的后顧之憂。我市堅持對隨軍家屬做到“業前保障、免費培訓、多方安置”,先后對口安置63名隨軍家屬進入機關事業單位。優先安排軍人子女進入各級各類優質學校就學。把駐軍干部住房需求納入地方經濟適用房建設計劃,優先安排。
幾年來,全市按時完成381名軍轉干部接收安置任務,89.3%進入公務員隊伍和參公單位;接收安置退役士兵11011名,240名符合安排工作條件的100%落實崗位;接收安置軍休干部和無軍籍職工52名,軍休干部政治、生活、醫療待遇得到了較好保障。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