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癥,是指由于胃、十指腸內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燒心等反流癥狀和食管黏膜破損,或存在胃食管有異常反流現象。臨床典型表現為反酸、燒心、胸骨反灼痛、吞咽困難等;不典型癥狀有非心源性胸痛、哮喘、咳嗽、咽喉炎等。嚴重者可引發食管狹窄,出現癌前病變。
目前已經證明,胃食管反流癥是導致食管腺癌的罪魁禍首。該病癥在我國發病率為5.77%,嚴重威脅健康,胃食管反流癥已成為消化學術界研究的熱點。
老中醫林禾禧說,由于目前尚無癥狀性胃食管反流癥診斷的嚴格標準,多以臨床癥狀(上述典型癥狀)為診斷依據。其中部分患者經過治療,典型癥狀仍不緩解,隨著病情的反復發作,患者常表現出焦慮、抑郁、自我控制力下降等問題,造成生活質量顯著下降。已經有臨床報道指出,癥狀性胃食管反流癥是引發食管腺癌的危險因素。癥狀性胃食管反流癥患者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積極預防。
預防胃食管反流癥,林禾禧建議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以下幾方面:不要飲食過飽,過飽會引起胃內壓力增加,可導致反流;少食辛、辣、酸、甜的食物,也要少食油炸、灼、炙、焦的食物;不要吸煙、酗酒;飲湯水不要過燙,以免胃酸分泌增加,降低食管下段括約肌的張力,使其抗反流的防御機制下降,湯水過燙還可灼熱傷胃、食管黏膜而引發該病;要保持正確體位,特別是餐后不要彎腰,不要馬上臥床,特別不要以頭低位臥床,吃飽后應站立、坐或慢步走;不要穿緊身衣褲,保持排便通暢,以免因腹腔壓力增加、胃腸動力下降、排空功能發生障礙而誘發該病。
此外,還要注意季節變化,加強自我保健。臨床發現,在春夏、秋冬之交等季節轉移時節易發此病。平時要保持樂觀、平常的心態,不思慮過度,不發脾氣,保持消化功能的正常。日常生活中能注意到這些,胃食管反流癥則能得到預防。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