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泉州歷史“活”起來,讓“古城文化+旅游”真正為古城保護和發展出一份力,這是“記者帶你游古城”活動推出三周以來,不少旅游界人士和市民的心聲。“泉州有這么多名勝古跡,整理出適合各種人群的主題游,能讓市民、外地游客在生態旅游中獲取多元文化知識。”讀者朋友們通過自己的走訪心得以及參與互動討論,一起來為古城游出主意。
帶朋友游泉州古街巷
市民普遍覺得“懂得少”
家住中心市區聚寶街的曾女士,對于活動要推出古城旅游線路表示支持。“我從小在聚寶街長大,父母忙于生計,只是告訴我這條街道歷史淵源深厚。直到我上了高中,才慢慢了解聚寶街名字的由來和歷史,才知道家附近的李贄故居讓多少游客慕名而來。”曾女士說,她現在會有意識地向十歲的女兒介紹古城的歷史,也希望帶著孩子在古街巷多走一走,讓她多了解泉州的歷史積淀,自覺加入保護古城的行列。
“可以針對市民制訂周末游線路,讓市民慢游古城,細細體會每一條小巷每一處故居背后的故事。而我們要提供給外地游客的,應該是更經典的景點、街巷,讓他們記住并喜歡上泉州。”為古城游奉獻出自己私人訂制游覽線路的李以健,對古城有著執著的熱愛,經常帶著全國各地的游客游古城。而他之所以會想要深度了解古城,起因也是帶朋友游覽泉州景點時,希望能夠不枯燥又有系統地讓朋友們盡快了解到泉州的好。
在泉州環衛處工作的黃強,幾年前為來泉州旅游的漳州同學當導游,這才發現自己所知甚少,沒辦法好好介紹泉州的人文歷史。“我從此迷上了泉州的古街巷和老照片,常常去后城的古玩地攤買些書來看,騎著電動車走街串巷,就是為了多了解泉州。”黃強說。如今,他經常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義務帶著市民、小記者游古巷,說說巷名的由來,帶上老照片尋寶……
以西街作為突破口
串起古城文化遺產
河北人小賈是福州的一名公務員,因為喜歡泉州,他經常會在假期來泉州,在西街的民宿住上幾天。“我經常一個人到開元寺走走,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相當一部分游客是從廈門來的,他們當天就會回去,所以在泉州只是有選擇地參觀幾個景點。一些外地游客認為,聽導游介紹東西塔,感覺很枯燥,還不如自己上百度。”
怎么讓游客在泉州停留更長的時間?作為外地游客,小賈認為,他更希望了解一些鮮為人知的精彩故事和泉州原汁原味的東西,所以晚上他會去聽南音、品小吃,有機會還會去看看木偶戲。參觀旅游景點和走街串巷要走不少路,一天壓根走不完,分成兩天慢慢逛,就可以更盡興地了解泉州。
泉州市博物館館長陳建中認為,保護利用古城的歷史文化底蘊,開發文化旅游產業,必須根據古城保留的現狀,找出突破口,集中一個點,以點帶面,做大做強文化旅游產業,而這個突破口以西街片區最為合適,因此完善相關旅游設施應該擺上日程。“西街的開元寺、東西塔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西街片區閩南文化生態至今保存完好,具備旅游吃、住、行、購、娛六要素,潛在的文化旅游資源利用空間大。”
陳館長表示,以西街為中心,可以引導游客繼續游覽府文廟、清凈寺、承天寺、關岳廟、天后宮、德濟門遺址等,這些景點有重大的開發價值,需要整理并串起來,使其成為旅游線路上的參觀點。泉州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有8大類140多項,“這些歷史文化資源是古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在泉州相互融匯的結果,對游客同樣有著很強的吸引力。”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