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建議
“酒香也怕巷子深”,隨著電商、微商、物流快遞的迅速發展,當地理距離不再是距離的時候,農戶坐等商販上門收購的時代已經過時。那么,農產品想要跳出豐產滯銷的怪圈,專家有何建議?
打造優質品牌 搭建農村電商
泉州商貿協會會長康景陽認為,如果農產品滯銷,從公益的角度,可以發揮媒體的力量,再聯合泉州眾多的商會、協會,建立一個慈善的售賣平臺,幫助農民渡過困難。“當然,這只是解決燃眉之急。”
至于如何從本質上破解農產品的滯銷困境,康景陽建議,可以通過政府出面、專家參與、企業聯動的方式,利用泉州眾多品牌企業龐大的渠道資源,“在各品牌鋪設在全國的連鎖店里設置泉州特色農產品專柜,當然要結合他們的品牌理念、有效植入,才不會破壞整體性。”
“最重要的是做好產品這個源頭。”康景陽認為,品質做好了,接下來包裝、推廣環節也很關鍵,“普通的農戶缺乏市場操作經驗,最直接聯系農民的各鄉鎮部門要有作為,主動與相關機構、平臺聯系,洽談合作,幫農產品架設最新的銷售模式。”
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教授楊樹青認為,要從品牌打造和市場營銷兩方面著手,關鍵在于整合各方優勢資源。
品牌打造的重點在于做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楊樹青解釋道,好產品要以市場為導向,“有的農民種的東西確實品質好,但因為不了解市場,導致供需不對稱。建議對農產品做專業的營銷策劃,可由政府牽頭組織營銷機構、專家學者,對產品進行賣點提煉,再引導農民應當怎么種,才符合品牌定位,才會在市場好賣。”農戶需要抱團取暖,互相學習,更新產品,保質保量。
品牌定位清晰了,接著是市場營銷。如何打通市場?農村電商是未來的方向。“我們的政府可以出面在大型電商平臺開設泉州農產品頻道。”楊樹青建議,泉州也可自己搭建農產品電商平臺,引導各地農產品入駐,再嫁接給品牌運營公司進行專業操作,打通各方資源,“比如說物流方面,政府補貼資金,與快遞公司合作,減少農民的顧慮和負擔,讓偏遠山區的農特產品能順暢走向全國市場。”此外,還需要借助媒體、網絡主動推廣提升品牌和知名度。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