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五一”,你去西街漫游了嗎?慢慢走在歷史悠久的西街,遠離車水馬龍的喧囂,靜靜地感受西街獨特的文化韻味。三天小長假,西街慢生活得到不少游客點贊,這里的街坊又是怎么看的呢?三天的試水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影響?作為西街居民的小記,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街坊鄰居的真實想法。
街坊
居民陳先生 繞行中山北路,交通有點堵
家住西街臺魁巷的居民陳先生提到這三天的出行,感覺很不方便。陳先生說,平常他們出行,都是從西街出來。而這三天管制,他只能從小巷繞行中山北路出來,繞了一大段路。而且西街管制后,中山北路車流增大,道路較為擁堵,所以挺不方便。
開元寺對面通往大哥公的無名小胡同是一條死胡同,胡同內居民許先生表示,這三天禁行,出行實在不方便。陳先生說,第一天出門,回來后就遇到管制,只好將電動車停放在新華路,再步行回來。
居民鄭阿婆 老人家走動不便,能不能設置綠色通道?
鄭阿婆今年70多歲了,和老伴住在西街,兒女都搬到外面了。西街限時步行街的第一天上午,鄭阿婆推著自行車前往醫院看病,回來時遇到交通管制。她說她的腿腳不便,平常出門推著自行車,權當拐杖。
據了解,許多年輕人都買房搬出去了,住在西街的大多是習慣這里的生活的老人。西街變成步行街后,這些老人的出行受到較大的影響。鄭阿婆建議,管理部門應該考慮到居住在這一帶的老人行走不便,設置綠色通道。
服裝店主張女士 擔心客流受影響,沒想到生意更好了
這三天最開心的莫過于西街的商戶了。張女士本來還擔心服裝店生意受影響,這三天人流增多,有很多游客到店里買衣服,生意變好了。唯一不方便的是,他們自己進出西街受到影響。張女士說,她每天上午10點來開店,這時已經交通管制了,電動車進不來,只好將車停在外面,再步行到店里。
在西街開小吃店的郭先生表示,這三天游客增多了,他店里的生意很好。
游客
南京來的小方 第三次來泉州,這次最舒服
“五一”期間小記也走上西街,感受一把慢生活。5月1日下午,一場大雨過后,太陽終于探出頭來,天氣轉晴,西街上的市民和游客逐漸增多。他們悠閑自在地在西街走著,遠離外面車水馬龍的喧囂,偶爾駐足拍張照片,或者在小吃店內吃點東西,悠閑愜意。
在一家小吃店門口,小記遇到了從南京來泉州旅游的小方,她告訴記者,這是她第三次來到泉州,她最喜歡的就是西街。這次她帶兩個朋友一起來,住在西街民宿里。
小方說,雖然她很喜歡西街,但是前兩次來的時候,感覺西街交通較為混亂,經常要避讓從小巷突然殺出的電動車。這次來泉州,正巧遇上西街試行步行街,感覺和前兩次大為不同。“旁邊的車沒了,交通變好了,走在西街很舒服。”小方說,“希望直接變成步行街吧!”
交警
實行限時步行街三天來,最辛苦的還是路面上的交警。據了解,鯉城交警大隊和涉及西街的開元、鯉中、海濱三個交警分隊,共出動上百名警力維持西街秩序。作為交通管理者,他們看出什么門道?讓我們一起來聽聽。
東街、中山北路車流增大 停車場壓力也不小
鯉城交警大隊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三天管制,西街人流增多。作為西街住戶,出行的確受影響,所以交警對于周邊居民采取靈活措施,但管制后周邊居民還是有一些不滿情緒。
西街管制,中山路又禁行,從東街過來的車輛只好右拐,進入中山北路繞行,而從中山北路過來的車輛只好左拐進入東街,這樣就增加東街和中山北路的交通壓力,加上西街市民和游客增多,在鐘樓過馬路的人也很多,該路段顯得較為擁堵。
該負責人表示,西街周邊的配套停車場本來就嚴重不足,車位較少。在新華路邊,只有中閩百匯停車場比較大。而鐘樓附近有威遠樓停車場和影劇院停車場,往往處于嚴重飽和狀態。游客增多,車輛勢必也會增多,所以實行步行街后,又加大周邊的停車壓力。
泉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西街東段實行臨時交通管制,嚴格來講是一種嘗試,相關部門將綜合這三天所掌握的情況,進行縝密的研究、論證,然后再確定西街是否真正變成步行街,以及什么時候變、怎么變的問題。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