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廖培煌 實習生劉立峰)石獲作為古老的技藝,蘊含著海洋文化、宗教信仰、古代建筑、捕撈技術等元素,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昨日,記者了解到,惠安縣文史界將舉行海峽兩岸研討會,對早前發現的崇武石獲進一步研究。
2014年12月23日,本報第五版報道了惠安崇武發現500多歲的石獲一事。石獲是一種古老的海洋捕魚構造,其原理是根據潮水漲退及魚群洄游特性,在海上筑起一道道的弧形石墻;漲潮時,魚群會順著海水流動進入石獲覓食;退潮后,石獲就攔住了魚群洄游的路線,漁民借此捕獲。
崇武石獲是泉州沿海的首次發現。臺灣澎湖科技大學教授李明儒研究石獲多年,其認為,澎湖及臺灣島的石獲技藝很有可能從泉州等地傳播而去。
此后,本報持續關注崇武石獲,引起各界的關注,惠安小山乍鎮、崇武鎮大山乍村等地又陸續發現多處大小不一的石獲。據了解,為了方便觀賞,崇武當地在石獲所在的海岸線邊修葺了一條水泥道路。此外,當地仍在為崇武石獲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而努力。
昨日,惠安縣重華文史研究會相關人士介紹,他們將于今年9月初邀請泉州、臺灣等地的專家學者,召開海峽兩岸石獲研究會,對兩地的石獲進行學術探討。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