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爭將生態葬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福州大學社會學系主任甘滿堂認為,骨灰撒海對土地的占用率為零,是最為徹底的生態葬,有利于政府和社會。為此,政府要積極作為,發揮規劃、引導和監管的作用,出臺惠民殯葬政策,采取公共財政買單和補貼措施,引導公眾接受這一綠色生態節地的安葬方式。
福州市圓滿生命關懷服務中心副理事長陳凱粗略算了一下:按照有關規定,埋葬骨灰的單人、雙人合葬墓占地面積不得超過1平方米,但墓位四周要綠化,每個墓位實際占地2.5-3平方米。這就意味著若骨灰撒海,每位逝者可節省2.5-3平方米土地。也就是說,福州市自開展骨灰撒海活動以來,近千名逝者共為后人節省了近3000平方米寶貴土地。
采訪中,許多市民認為,骨灰撒海節省土地資源,有利于社會和子孫后代,財政應該進行補貼,甚至全額買單,以吸引更多人跟進。
據了解,一些省市相繼推出了骨灰撒海優惠措施。例如,北京市骨灰撒海可享受10種免費服務,如提供免費紙質環保骨灰盒、免費存放骨灰、免費乘車船、免費贈送鮮花花瓣、免費提供骨灰撒海告別儀式等。從去年起,北京市骨灰撒海的補貼由每份2000元提至4000元。在溫州,參加海葬的家屬可獲得5000元至8000元的獎勵。
“全省民政部門將大力推進和倡導生態葬。”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處長葛鐵強說,近年來,我省在清明節都安排了集體海葬活動,報名數量雖逐年增加,但總量還比較少。究其原因,一是大眾對骨灰撒海雖逐漸認可,但由于缺乏祭祀場所或紀念場所而積極性不高;二是受限于客觀因素,如交通工具、設施設備以及經費、專業承辦者缺口等;三是社會倡導宣傳力度不夠。
葛鐵強表示,為了進一步推廣生態葬法,落實《關于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我省民政部門將推出三個方面措施。一是將骨灰撒海活動從原來只在清明節接受報名,延長至全年可報名,報名范圍擴大到全省。二是要求各級政府將生態葬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并創造條件,建設骨灰撒海祭祀場所或紀念場所。三是政府各部門,特別是環保、海事、文明辦以及船舶運輸等部門要通力合作,為骨灰撒海開設便利通道。他透露,今后將建立激勵機制,力爭對接受骨灰撒海的逝者家屬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