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投資“八方”發力
《專項規劃》從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環境治理、能源資源節約和循環經濟示范、城鄉宜居環境建設等4個方面,梳理篩選了219個項目,總投資約2131億元,“十三五”計劃投資1864億元。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加快主體功能區建設,劃定并嚴守農業空間和生態空間保護紅線,加快推進“多規合一”,統籌陸海空間開發布局,推進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構建科學合理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格局。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城鎮化全過程,走以人為本、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加快推動產業綠色轉型。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強生態設計,提升產業發展層次,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打造福建產業升級版。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加快發展核電、風電等非化石能源,推動低碳產業集聚,大力推廣低碳產品,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能源資源。堅持節約優先,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落實節能降碳目標責任制,著力推進節能降耗,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努力降低水、土地、礦產、林業、海洋、港口岸線等資源消耗強度,實現節約高效利用。
●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精心呵護自然生態系統,加強生態修復,推進自然保護區和濕地保護、森林資源保護、礦山生態修復、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水土流失治理、水生態保護與修復等工作,全面提升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服務功能。
●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把解決人民群眾感受最直觀、反映最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作為重大民生實事,著力打好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加強環境保護監管,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加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完善災害性天氣預警體系,增強農業、林業、海洋漁業等氣候敏感產業適應氣候變化能力,提高適應氣候變化特別是應對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能力。
●著力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堅持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加快構建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積極推進政府有為、企業負責、社會監督、市場有效的環境“良治”,努力實現生態文明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積極推進生態文化建設。堅持把培育生態文化作為重要支撐,倡導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實現生活方式綠色化。積極開展兩岸生態環境保護交流合作。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