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日迎來第24個“世界水日”和第29個“中國水周”。想了解泉州創新運用哪些制度擰緊生態“水龍頭”嗎?想了解流到您家的自來水來自哪里,安全嗎?也許這些問題會勾起您的興趣,也會讓您陷入思考,但因專業限制,百思不得其解。別擔心,即日起,本報聯合泉州市水利局推出系列報道,以文為舟,一同駛向泉州大氣磅礴的綠色“水世界”!
今年,我國3·22“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的宣傳主題是“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推進最嚴格水資源管理”。一直以來,泉州以制度創新擰緊“水龍頭”,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為我市經濟發展提供強大水動力。這一措施不僅是創新泉州、美麗泉州的重要內涵,也使泉州成為國家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的排頭兵。2012年,“泉州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經驗”獲全國推廣。
用水效率提高
更少用水驅動經濟穩增
早在2009年,我市就探索以“紅黃藍動態分區管理模式”為核心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成為國家水資源綜合管理試點,2011年轉為國家加快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試點,為全國其他地區推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以此為基礎,2012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至此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在全國全面鋪開。
去年,我市繼續深入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落實三條紅線、完善四項制度,以高分通過水利部組織的加快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試點驗收。建立了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框架體系,用水總量得到有效控制,用水效率得到提高,水功能區限制納污控制進一步加強,管理目標責任和考核制度進一步完善,水資源精細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有力推動水資源管理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從開發建設為主向建設節約保護并舉轉變,從低效利用向節約高效轉變。
去年,全市經濟總量比增8.9%,用水總量反而降低7%。用水總量控制目標為34.33億立方米,實際用水總量為31.17億立方米,實現以占全省8%的水資源量養育了全省22%的人口,支撐了全省23.6%的經濟總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和行政交界斷面達標率保持100%,無證取水、破壞計量設施等事件基本杜絕,非法設置排污口、偷排污水等情況也得到有效遏制。
軟硬件兩手抓
“河長制”加生態治水換清水一渠
作為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我市全面實行“河長制”,明確各級河長、河段長及其工作職責并向社會公開,實現了市、縣、鄉、村四級河長、河段長和村管員的全覆蓋。
晉江、洛陽江、九十九溪三條市級河道分別由市政府3位領導擔任河長,其他河流由河流所在地的縣(市、區)確定河長、河段長及村級專管員。全市共落實河長、河段長、村管員1947人,有力地推進了晉江、洛陽江、九十九溪流域綜合整治和縣域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同時,建立“考評、督查、考核、獎勵”考核責任機制,并納入各縣(市、區)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年度考核內容,市級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300萬元用于獎勵考核優秀的地區,切實提高河湖管理水平。我市還采用微信管河新方式,通過微信平臺曬河,督促落實河道管護責任,提升涉河問題處置效率。
硬件方面,我市實施萬里生態水系建設,改“工程治水”為“生態治水”,使河流水體更具生機和活力,到2020年,將完成河道治理1093.5公里。
強化節水建設
多措并舉擰緊工業“水龍頭”
自2008年被列為全國節水型社會試點城市以來,我市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2014年,我市被授予“第三批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示范區”稱號。
去年,我市對晉江天然氣發電公司、興業皮革等26家企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進行驗收,促進企業引進先進設備、改進生產工藝、循環利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和廢水,努力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出臺《泉州市重點工業用水定額(試行)》,對印染、皮革、造紙、石材、電鍍五大行業22項用水進行定額管理。嚴格實行“區域限批”和“兩江”流域“四不批”政策,不新批含苯膠水制鞋制革、造紙、電鍍、漂染等重污染項目。市、縣兩級生活污水處理率達88.3%,中心市區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0%,在全省10個設區市(含平潭綜合實驗區)排名列第二名。
而現在,我市正積極爭取“國家節水型城市”稱號,至2017年,鯉城、豐澤、洛江、泉港、臺商投資區等地將至少再創建節水型企業(單位)280家、居民小區24家。
新增兩座水缸
山美試點項目提升水質
白瀨水利樞紐工程、彭村水庫兩個“開源”項目同步進行,山美水庫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試點項目促水質提升。
山美水庫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試點工作,項目總投資13.45億元,主要包括污染物減排項目、生態修復項目、能力建設項目、產業結構調整項目、生態安全與評估等5大類71個子項目。項目完工后,山美水庫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截至目前,試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0.56億元,占總投資的78.5%,山美水庫總氮均值開始呈下降趨勢。
彭村水庫項目總投資13.3億元,可蓄水7843萬立方米。目前,大壩已填筑至635米高程,累計填筑量133萬立方米,大壩主體已基本完工,溢洪道工程、引水系統、廠房及開關站工程均進展迅速,爭取2017年元旦前下閘蓄水。
白瀨水利樞紐工程項目總投資超百億元,可帶來6.5億立方米蓄水。目前,工程可研報告已上報水利部審查,力爭8月底開工建設。(本報記者 林銘珊)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