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二三区免费视频_99视频免费看_www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我_欧美成人理论片乱_久草美女视频




您所在位置: 首頁 »綜合»正文

老人互助享清福 抱團養老成為不少空巢老人的選擇

http://www.njaxxm.com【泉州經濟網】2016-02-29

 

鯉城金山社區一些愛好南音的老人們,每周自發聚集在彭玉華老人家中吹拉彈唱,“抱團”休閑,老有所樂。

鯉城金山社區一些愛好南音的老人們,每周自發聚集在彭玉華老人家中吹拉彈唱,“抱團”休閑,老有所樂。

 

老人們幾乎每天早上都會到張秀平家一起吃早餐打牌

老人們幾乎每天早上都會到張秀平家一起吃早餐打牌

 

曾文平老人(左二)請好友們到食堂一起進餐

曾文平老人(左二)請好友們到食堂一起進餐

 

近年來,泉州市積極拓展多元化的養老模式,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近年來,泉州市積極拓展多元化的養老模式,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養兒”才能“防老”。但近年來,不少人由于工作、生活等問題,迫不得已無法時常陪伴在父母身邊,鄉村、社區里的“空巢老人”逐漸多了起來。這時,很多老年人開始了一種新的養老模式——抱團養老。他們或是老同事、老同學,或同住一個村莊、社區,自發“抱團”生活、休閑,互幫互助,變被動為主動,不僅子女不在身側的孤獨感有所排解,也能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記者近日走訪泉州市一些社區、鄉村發現,抱團養老已成為泉州市不少“空巢老人”自發的選擇。 □泉州網-泉州晚報記者 陳靈 王麗虹 實習生 莊哲毅 文/圖

 故事篇

抱團生活 帶食材一起做飯 共度日常生活

24日清晨,83歲的張秀平被一陣敲門聲吵醒。她知道是老伙伴來敲門,但有些感冒的她沒有起床,敲門聲便停止了。過了一會,她又聽到一陣不同風格的敲門聲。看一看時鐘,她起床應門。原來,幾乎每天早上,同住在市區金山社區的老伙伴們都會自帶干糧到她家吃早飯。“他們會帶炸肉、糕餅之類的,再到我家煮粥。偶爾也換口味,比如元宵節,大家帶元宵圓來煮。”她說。

張秀平的家在金山社區北區,房子還帶著個小院子。24日下午,記者一進她家門,便見到4位老人圍坐一起打橋牌正酣,她則在一旁觀戰。5位老人年紀最大的87歲,最小也有74歲,都是金山社區居民,其中有3位是獨居老人,張秀平是其中之一,她說:“我有兩兒一女,只有二兒子住金山社區南區,離我最近,每天中午來和我一起吃午飯。”

十多年來,張秀平的家成了老伙伴們的大本營。早餐過后,大家各忙各的,下午又聚在一起,打牌、唱南音。每周,他們至少“加菜”(聚餐)一次。“他們各自帶菜到我家做,屋里坐不下,就在院子里擺上桌子。”到了晚上,他們結伴到社區廣場跳廣場舞,一天過得熱鬧又充實。

因為大家每天聚在一起,哪天發現誰缺席,都特別著急,一定會找。打橋牌的林阿婆說,有一回,她到超市買東西忘帶手機,等她回家經過菜市場時,就有人告訴她老伙伴們都在找她。那天,張秀平等人急得甚至跑到林阿婆兒子所在的銀行去詢問。

抱團休閑 相聚在家唱南音 十幾年不間斷

下午4時許,在鯉城金山社區北區一幢單元樓二樓,彭玉華家中傳出一陣陣悠揚悅耳的南音樂曲。走進屋內,14名老人在客廳圍坐成一圈,他們或手握拍板,輕敲慢打;或吹著洞簫,彈著三弦、琵琶;其余的老人們則伴著弦樂聲,齊聲唱南音。

這些老人都是彭玉華所在社區南音隊的隊友,大家相識已有十幾年,都是知己好友。每周至少有兩三天,老人們會相約來到她家,吹拉彈唱,共度愉快的下午時光,如果耽擱到晚飯時間,大家就一起外出吃飯,熱熱鬧鬧,如同家人一般。

今年71歲的彭玉華有四個孩子,孩子們遠的在廈門、臺灣,近的在豐澤區,她和老伴住在金山社區。雖然子女不在身邊,但她的生活卻多姿多彩。20年前,退休后的她開始學習南音,老伴退休后自學了三弦和洞簫,兩人一起加入了社區的南音表演隊,認識了許多南音愛好者。她說,老友們聚在自己家練習南音最早是在2003年,從那時起一直延續至今。

除了平時的娛樂,老人們還經常參加一些南音表演,不久前他們自導自演的兩個節目還入選了2016全國社區網絡春晚。此外,每年老人們還會外出旅游幾趟,去年去了廈門同安、泉州臺商區和南安九日山。大家帶上樂器,在青山綠水間彈唱南音,向各地游客展示南音藝術的魅力。

抱團住養老院 相互介紹住一起 老友相伴不孤單

25日上午10時許,江南老年頤樂園1號樓207房間傳出一陣歡快的笑聲。原來,8位老朋友前來看望住在這里的曾文平。85歲的曾文平去年5月搬進了頤樂園,從那以后不時有好友三五成群前來看他。臨近中午,他帶著好友們來到食堂,大家圍桌而坐,邊吃邊聊,好不熱鬧。

相交30年的好友莊金城對曾文平說:“下個月,我和老伴也要搬進來,到時候我們就能天天見面了。”89歲的莊金城有三個孩子,大兒子在北京,一兒一女在泉州,之前他和老伴住在金山社區。去年下半年,他第一次到頤樂園看望曾老,發現這里的環境不錯,跟老伴商量后決定先預約,冬天過后再搬進來。他坦言,年紀大了,這里有醫生和護士,身體不舒服馬上有人能處理。還可以和好友做伴,一起到活動室讀書看報,生活不會無聊。

當天,莊金城的老伴劉灼仙還帶了一位好友來“考察”。70歲的衛阿婆得知劉灼仙下個月就要住進頤樂園,也動了住進來的心思。“一個人住養老院有點孤單,如果有好朋友一起做伴那就不同了。”衛阿婆說,她對環境很滿意,但還需要跟家人商量下再決定。

居家互助養老 低齡老人當義工 照顧高齡老人

走訪中,記者發現,在泉州市不少居家養老服務站,服務老人的是一些身體健康的中低齡老年人。他們通過互助的方式,讓空巢、孤寡老人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

晉江青陽街道青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采取老年人自助互助、志愿服務方式,讓身體健康的中低齡老年人照料高齡、獨居、空巢老人的生活起居。如今,社區里的20多位老人每天相聚一堂,中午吃完午餐,午睡休閑后,到下午才回家。

在晉江深滬鎮華峰村居家養老服務站,當地村委為全村老人(女性55歲以上,男性60歲以上)提供免費午餐,村里10多名年紀較輕、體力較好的老人主動當“義工”,負責采購并在廚房打下手。每天中午,近百名老人一起就餐。午飯完畢,老人們簡單沖洗自己用過的碗筷,再由“義工”統一清洗。在居家養老服務站,自助、助人已經形成默契。

晉江磁灶鎮洋宅村敬老院住著50多位老人,大多是空巢及孤寡老人。敬老院具備居家養老服務站的功能,每天中午村里有100多位老人會到這里享用免費午餐,而吃住都在敬老院的老人每月只需交300元。敬老院平時由村老人協會的幾名骨干成員負責管理。

鄉村互助養老 成立互助小組 幫襯生活難題

經過春節短暫的休業,3月1日起,南安市眉山鄉觀音村71歲的魏秀珠老人又可以到村老年協會愛心食堂吃午飯了。魏阿婆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都不在身邊,雖然兒女們常回來看她,但一日三餐還是得自己張羅。有了愛心食堂后,她可以早上就過來和其他老人聊天,吃完午飯再回家午休。

去年7月1日,由鄉賢捐資開設的觀音村老年協會愛心食堂正式對外開放。周一到周日,村里60多位65周歲以上老人都可以到愛心食堂用餐,這其中也包括不少子女在外打拼的“空巢”老人。該村黨支部書記陳文寶介紹,村里的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或做生意,要過年才能回家。老人獨自在家沒人照顧,三餐都吃得很簡單,很多人還時常吃隔夜飯,對身體不好。除了營養無法保證以外,生活也很單調。有了愛心食堂,老人們的生活和精神都得到了照顧。

如今,泉州市提供免費午餐甚至三餐的村莊和社區越來越多,如永春蘇坑鎮嵩溪村愛心食堂為80多位留守老人提供免費午餐,石獅寶蓋鎮鄭厝村愛心食堂更是全天候為70歲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費三餐。

走訪中,記者了解到,德化農村地區有不少留守老人,有的地區老年人通過成立互助小組,幫助彼此解決生活上遇到的難題。

在德化南埕鎮許厝村,老年人互助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平時,老人互助組除了免費理發,還定期組織打掃衛生,相互幫助完成水稻、菜園的耕作等一些生產活動。有老人遇到困難時,互助組其他老人都會及時義務幫扶,平時還經常性走訪全村的留守老人,了解留守老人日常生活和健康狀況,排解老人的孤獨寂寞。

數據篇

泉州市空巢老人22.7萬人

泉州市是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地區之一。據市老齡辦統計,截至2015年底,全市60歲及以上本地戶籍老人95.3萬人,占全市戶籍人口總數的12.68%。與家庭同住的老年人67.5萬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70.8%,空巢家庭老年人有22.7萬人。

為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迅速增長的形勢,泉州市近年來高度重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通過積極建設居家養老服務站、公立養老機構,鼓勵民間發展民辦養老機構,同時創新養老模式,為特困失能老人提供政府購買服務,積極發展多元化的養老模式,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市老齡辦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全市有400多個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其中鯉城和豐澤共有154個,居家養老服務站在中心市區已實現基本覆蓋。社區里還可設多個居家養老活動點,如鯉城區金山社區現有常住人口中,60歲以上的老人有1400多人,70歲以上700多人,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有不少。彭玉華、張秀平的家已成為社區居家養老活動點,社區內還有不少這樣的居家養老活動點。

分析篇

自選方式養老更自在

“隨著經濟發展和觀念的開放,不少子女在外工作,無法陪伴老人身邊,老人們‘抱團取暖’現象出現了。這說明老年人開始尋求自己的方式養老,也反映了當今社會生活方式選擇的多樣性。”華僑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副教授肖北嬰以自己的姐姐為例說道,“姐姐已經退休4年,每年都會和老同事集體出游2次,他們自行規劃路線和玩法,樂在其中。平時,他們也經常聚餐,比如誰從龍巖買了土雞,或在哪里覓到有特色的餐館,便相邀一起吃。”

他表示,抱團的成員彼此熟悉,有共同語言,更容易在養老方式上達成共識,大家一起做喜歡做的事,一起交流,心情愉快。抱團養老在一定程度上排解了兒女不在身邊的孤獨感。而且,這是一種松散的群體結構,沒有約束感,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獨處或聚集。他認為,“抱團養老”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養老方式,能讓老年人體驗到老有所樂。

 建議篇

子女仍需常陪伴 給予老人歸屬感

不過,并不是老人“抱團”了,子女便可高枕無憂。國家心理咨詢師、泉州婦女兒童心理服務中心主任徐雪娜表示,因為現實因素影響,許多子女迫于無奈,確實無法陪伴在老人身邊。老人與同齡人“抱團取暖”,陪伴效果是很好的,但子女不能因為老人有自己的圈子,就完全對父母不管不顧。

徐雪娜稱,人老了會回歸到孩子狀態,很怕那種被拋棄的感覺。子女如果無法長期陪伴在父母身邊,也要在經濟上、精神上給予父母支持。如果人在外地,甚至在國外,可以通過手機視頻或打電話,關心父母的動態。最好抽時間誠心陪在父母身邊,即使是半天也好,不要匆忙來去,陪伴的質量比數量更重要。要給予老人歸屬感,這樣老人知道子女是支持關心自己的,才會放下心與同齡人一起互動、休閑,享受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抱團”模式是趨勢 鼓勵提供平臺支持

“‘抱團’養老模式既是未來養老的趨勢之一,也是對機構養老很好的補充。”市老齡辦商副主任表示,如今的養老模式并不單一,而是多種方式并存。社區養老、村民互助組等,都是值得提倡的方式。“比如德化一些鄉村,‘留守’老人多,他們組成互助組,家里的田地一起種,平時生活上也互幫互助;城市社區里,大家互相熟悉,有親近感,既可以到居家養老服務站,也可以自發組織活動。也許只是每天打一打招呼,也是一種關懷。”她說。

“現在新的小區里,每戶都大門緊閉,鄰居互相不認識。”她建議,小區也可多組織活動,把老人招呼出來,讓大家多走動走動。房地產商若要開發針對老人群體的新小區,可以創新模式,如提供為老人服務的設施、活動中心等,物業服務也加以改進,如開設食堂讓老人可報名用膳。各方都可提供各種平臺,促進老人們的交流,為抱團養老提供更多的支持,共同促進泉州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來 源:泉州網-泉州晚報 責任編輯:張金環
泉州經濟網建設聲明: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亚洲99精品2021 | 日韩亚洲一区在线播放 | 日产特黄级日产片 | 国产午夜免费啪视频观看视频 | 精品一二三区视频 | 免费在线观看AV | 欧洲在线视频一区 | 国产69精品福利视频 | 一级黄色a毛片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 | 久草视频免费在线 | 国内精彩免费自拍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 91性色| 亚洲天堂岛国片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 | 黄色动漫影院 | 九色.com| 人成网免费观看在 | 91tv官网精品成人亚洲 | 日本综合亚洲中文 | 欧美日本日韩aⅴ在线视频 久久se视频 | 国产免费av大片 | 国产传媒av在线 | 国产深夜视频 | 福利 国产 | 久草免费精品视频 | 色婷婷久久久 |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 | 91在线影视 | 大地资源网中文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 四虎一区| 国产不卡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毛片久久久久久久久春天 | 三级在线国产 | 日韩城人在线 | av视屏在线| 尤物网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eee女女色www网站 | 日日干视频 | 国产精品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