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去年5月16日,本報報道臨漳門對外開放設施修繕工程已經啟動,臨漳門開放指日可待,引起了不少市民的關注和熱議。見臨漳門至今還未開放,在本次兩會上,泉州市政協委員、農工黨泉州市委員會副主委陳篤恒再次出手,提交了一份《關于加速臨漳門對外開放的建議》的提案。
□泉州網-泉州晚報記者 黃雅珊
本報報道引發關注 代表委員力促開放
熟悉泉州的市民都知道,泉州有三大復古城門——臨漳門、朝天門和泉山門。1000多年前的唐朝,泉州還是個小城,稱為“子城”,小城的北城門便是泉山門。至清代年間,泉州城共進行大規模擴城、修城27次,最多的時候城門達8個,朝天門和臨漳門便是其中之二。可惜的是,上世紀初,見證泉州千年歷史變遷的它們卻盡數被毀。
2001年及2002年,三大復古城門陸續在原址(因后來道路改造,泉山門位置稍微有所挪移)復古重建。然而十多年過去,城樓大門緊鎖、塵土堆積、掉漆裂縫,不少市民為此呼吁,既然復建了,為何不開放。
2013年年底,本報開始關注此事并持續追蹤報道,本社旗下媒體泉州網、東南早報等也屢次發聲,引起不少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持續關注。去年“兩會”期間,市人大代表陳建通提交關于先行開放泉山門的建議。民進泉州市委員會和市政協委員、農工黨泉州市委員會副主委陳篤恒也提交提案,力促三座復古城門開放。
去年5月,記者從市園林管理局獲悉,臨漳門擬對外開放,正在進行修繕。
臨漳門完成改造
煥然一新如公園
去年11月底,臨漳門對外開放設施修繕改造工程竣工驗收。此次改造,完成了東西橫向園路的鋪裝,還整體翻修了城樓露臺。另外,還安裝了監控及背景音樂系統設備,新增及補植部分苗木等。據悉,泉州市園林局還安排人員對臨漳門進行日常管護。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新門街與江濱路交會處的臨漳門附近。正值上班高峰期,從新門街一側向臨漳門望去,整個環島路口車水馬龍,高大威嚴的古城門仿佛一座孤島,被絡繹不絕的車輛包裹。
靠近臨漳門后,記者看到城樓周邊的相關配套設施均已煥然一新,不僅安裝了一座生態公廁、十多套木制桌椅,還有各式各樣的庭院燈、草坪燈、泛光燈等照明設備,儼然一個美麗干凈的小公園。
交通改造有方案
何時實施還未定
去年5月22日,本報追蹤報道:規劃部門制訂臨漳門環島交通改造初步方案,待市政府研究決策后開始實施。
負責臨漳門環島交通方案設計的是泉州市城市規劃設計院,設計人員袁先生介紹,臨漳門交通節點南北為江濱北路,西接筍江橋,東接城西路、新門街,是老城區與晉江及對外交通的主要轉換樞紐之一。在初步設想中,未來臨漳門與東面古城中間的機動車道將改成慢行通道,使得臨漳門公園與龍頭山片區連成一片。市民可從老城區直接步入臨漳門公園。若要從新門街或城西路過馬路進入公園,也會有人行橫道和信號燈。
在臨漳門西面的江濱北路上,擬在新門旱閘東側160米處新開閘門,緩解交通瓶頸,完善穿越防洪堤的慢行系統,形成江濱北路直行、筍江路—城西路和筍江路—新門街三股交通組織明晰的主流交通。
對于該方案,泉州市交警支隊交通設施大隊民警表示,他們之前了解過該方案,認可該方案的做法。這個方案一旦實施,不僅可以解決臨漳門對外開放問題,新設置的旱閘,還可將江濱北路直行立交化,能有效緩解這一節點的交通壓力。
加速臨漳門對外開放
爭取同步開放泉山門
于2014年兩會提出《關于開放三大復古城門的建議》提案后,在本次兩會上,陳篤恒再次提交了關于古城門對外開放的提案:《關于加速臨漳門對外開放的建議》。
在提案中,陳篤恒進一步建議,古城門開放可實施分批開放,把臨漳門作為示范點,盡快啟動臨漳門環島交通規劃改造工作。
之所以選擇首先開放臨漳門,陳篤恒認為,臨漳門是這三座古城門當中,能供市民、游客觀賞價值較大的一座古城門,而且該座古城門對外開放的準備工作已經在進行中,比較容易推進,也應繼續推進。
而目前,業主單位屬于泉州市土地開發有限公司的泉山門與朝天門兩座城門,在完成復建后,就一直希望能將城門移交給相應部門管理,但迄今一直沒有下文。對于這兩座城門,陳篤恒建議,根據泉山門臨近中山公園的優越地理位置,在加快臨漳門開放的同時,也應盡快落實泉山門的歸屬明確管理單位,爭取同步開放;而朝天門的對外開放,應根據實際情況再進行合理的規劃設計。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