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義淵:慕龍窯·柴燒 呈現質樸古拙之美
泉州經濟網訊 近兩年,一種追求木灰燼與土自然結合的“現代柴燒觀”悄然盛行,柴燒陶瓷以其大氣、樸拙的特點迅速成為收藏界、藝術界的寵兒。在“世界瓷都”德化三班鎮洞上陶藝村有這么一處名為“慕龍窯·柴燒”之地,這里同時也是德化縣柴燒協會所在地。
2015年1月1日,德化縣陶瓷行業協會的分會——德化柴燒協會成立,協會致力于挖掘柴燒陶藝文化、保護和傳承柴燒技藝,推動傳統柴燒陶藝技術的進步、成熟,綜合改良傳統柴窯。成立近一年,協會不僅研發成功了一種無煙柴窯并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更舉行各種活動促進行業學習互補,定期組織會員單位出外參加展覽。亞藝盛事期間,成功舉辦了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活動之柴燒陶瓷藝術交流展,帶領著德化柴燒走在一條健康、良性的發展道路上。
慕龍窯·柴燒是孫義淵帶領多位藝人多年來對柴燒技藝所需的特定的陶土、窯及柴燒美學藝術潛心研究的的成果。不僅在于原材料,慕龍窯·柴燒的制作工藝也有著自己的獨特性,其作品均為純手工打造,使用獨家配方原礦陶土“崎山陶”,并以薪柴為燃料,用原始的燒窯方法,不上任何釉料,土與火高溫交融后形成表面的自然紋路、色調,而后由申請專利的無煙小柴窯高溫燒制而成。
話說德化柴燒,孫義淵無疑是這領域的佼佼者。孫義淵,泉州市工藝美術師、德化柴燒協會會長,福建高等商業學院客座教授。他不僅自主研發了一種適合柴燒的陶土《岐山陶》,且獲得發明專利,也帶領柴燒協會成功研發了一種無煙柴窯并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所創作的作品更獲獎不斷:作品《柴燒.岐山樂土》為德化陶瓷博物館永久收藏;《禪茶》榮獲福建省第二屆陶瓷創意設計評比銀獎;《拙器》旅游商品首屆創作大賽榮獲銅獎;作品《野茗》榮獲第五屆陶瓷藝術創新設計評比優秀獎等等,數量之多,無法一一羅列。
陳連超:柴燒協會引導行業良性發展
陳連超,現任德化柴燒協會秘書長及副會長,一位柴燒技藝“發燒友”。從小深受陶瓷藝術文化的熏陶的他,小小年紀時就立志從事陶瓷藝術之路。1998年,20歲的陳連超開始從事陶瓷行業。5年后,帶著滿腔熱血,他成立了德化縣金城陶瓷有限責任公司,開始創業之路,然而,因缺少商場的實戰經驗和種種原因,第一次創業以失敗而終。
現實的沉痛一摔并沒有讓陳連超放棄,對他而言,創業就是一條路,需要不斷回溯、反省、再繼續前進。他開始總結和沉思,調整自己的心態,靜下心來專注提高自己的技藝水平與研究柴燒技藝。2011年,陳連超開始了第二次真正意義上的創業,成立了福建省德化晶宏陶瓷有限公司,全面專注手拉柴燒這個傳統又新興的行業,嘗試新的柴燒窯和全新柴燒方法。
摸索柴燒技藝的這幾年,陳連超碰到的難題多到自己都數不清,每每困頓之際,是“繼承祖輩和父輩們的陶瓷技藝這一信念讓他咬牙堅持,并走到今天。在陳連超看來,如今柴燒陶瓷市場前景日益見好,可縱觀德化陶瓷的其他市場的成長歷程,他不免有些擔憂,德化柴燒會走入惡性競爭的泥潭嗎?如何能保留陶瓷市場的這一塊凈土,將這個行業帶入到良性的競爭環境中來?在陳連超看來,行業要進入良性發展,需要所有的從業者的共同努力,不僅要在作品上做足功夫,更要在市場維護和保護的意識上達到統一。德化柴燒協會就需要發揮這樣的領導作用,引導整個行業進入良性競爭的環境中去。而德化柴燒的先行者都應將這樣的責任視為自己的責任,并堅定不移地在這條道路上走下去。
柴燒之美,獨一無二,更充滿生命。粗獷自然的質感、樸拙敦厚的色澤、深沉內斂的古雅,這是世界范圍柴燒陶瓷的韻味,也是慕龍窯·柴燒的獨特魅力。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