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鄭意凡)當前,智能制造正引發制造業的深刻變革,同時,中國制造面臨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和發展中國家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的“雙向擠壓”。作為“中國制造2025”的地方樣本,泉州如何提升制造業智能化水平,突破實體經濟轉型困境?
日前,由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和市科技局聯合主辦的華僑大學EDP(高層管理者培訓與發展項目)名師大講壇《對話泉州智造》舉行,來自泉州主要產業領域的企業家、管理者們與專家、相關部門負責人等200多人參加講壇,共話轉型升級。
寶鋼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郭朝暉博士闡釋了《從技術到經濟的邏輯》。他認為,智能制造在當下的中國火了,源于劉易斯拐點出現,技術成本降低,用工成本升高。在未來,高大上的技術,是由頂層設計帶動的;誠信與透明化將創造價值,企業與員工的雙贏也將創造價值。要以堅持長期規劃、分步實施、效益驅動、小步快跑的原則推動智能制造。
匹克董事會主席許景南在《品牌轉型升級戰略》演講中,分享了企業的品牌國際化歷程。包括:以高于國際的標準嚴把質量關;通過贊助奧運會及國際頂級賽事資源,搭載權威的營銷平臺;通過私募資金的進入和港股上市實現資本國際化;成立美國子公司并建立自有營銷網絡,走市場國際化的長遠之路。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