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天生就擁有詩意的靈魂。
他們,扎根在最殘酷的現實里,書寫著最曼妙的詩歌,綻放出最自由的靈魂之花;
他們,風塵仆仆輾轉機臺車床,笨拙而有力;
他們,充盈著文人戰士的情愫,剛毅而溫暖;
他們是工人,也是詩人。
他們把自己活成故事。
刻板印象里,工人是底層的、是俗氣的,他們和高貴扯不上半毛錢關系。
而這一群工人則完全顛覆了我們的想像。
他們是工人,也是詩人。
他們白天做工,晚上寫詩。
雖然生活在底層,卻不放棄向上的努力。
在堅固難為的生活里洞出一絲縫隙,在平凡無奇的日常中看到一點靈光。
生如蟻,美如神。
硬是把自己活成故事。
這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我的詩篇》由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發起并擔綱總策劃,新銳紀錄片導演吳飛躍與詩人評論家秦曉宇共同執導。《我的詩篇》首次亮相便斬獲2015上海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爵獎”。評委會對該片評論道:“這是一部非凡卓越、感人至深、富有原創精神的作品”。目前,該片已入圍臺灣金馬獎及全球最大紀錄片節荷蘭IDFA,下一目標是沖擊第89屆奧斯卡。
《我的詩篇》,全片104分鐘,聚焦6位工人詩人的故事。鏡頭下記錄的命運與詩,交織成中國深處的故事,而這故事亦攸關于我們的未來。“以真實的寫照,重構工人群體的形象,并從喜怒哀樂等方面進行表達,所以這六個人匯聚到一起的時候,能向我們講述一個完整的關于中國工人的故事。”導演吳飛躍說。
這是一個怎樣的導演?
導演吳飛躍,是一名出生在晉江龍湖的80后小伙,真正的咱厝人。從晉江一中的學生,到上海交大學子,到10年財經記者,再到紀錄片導演,這是他的人生軌跡。在中國做紀錄片很難,他笑稱自己是做紀錄片的苦孩子,但是他也說自己不后悔。而如今,為了推廣這部電影,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工人的生存環境,為他們發聲,吳飛躍還在不懈努力,勇敢而真摯,無畏。
電影是如何誕生的?
一個偶然的機會,團隊發現這樣一個特殊群體:會寫詩的工人。這樣的人還不少,在全國3.1億工人中,寫詩工人有1萬多人。他們白天做工,晚上用詩抒寫勞動,吟詠愛情,抒發悲欣。當一首首工人詩歌跳入眼簾,那么強的文字穿透力,他們的內心被震撼,他們決定要把故事講給全世界聽。《我的詩篇》拍攝期長達一年,拍攝制作成本共花費400多萬元,對于商業片來說只是零頭,可在紀錄片中算是高的了。拍攝團隊從這些工人詩人的真實工作和生活中切入,遠赴現場拍攝,歷經千磨萬難,打造了本部工人情懷紀錄片。
為什么需要你來包場?
排片遭困境,期盼家鄉企業伸出援手
而今,《我的詩篇》成功推出,深受國內外紀錄片界的好評,并一舉榮獲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紀錄片。但新的問題出現了,影片的上映成為橫亙在吳飛躍團隊眼前的難題。“紀錄電影不比商業電影,所以影院在排片的時候肯定沒有這么重視。”對于這樣的現狀,吳飛躍有些許遺憾。
不過,這并沒有阻止吳飛躍與他的團隊想讓全國更多人看到這部影片,讓更多人關注工人群體的決心,他們開啟了全新的方式,在互聯網上發起全國包場行動。“互聯網眾籌包場”,這是一種全新的模式,他們正聯合中國那些崇尚人間情懷與現實詩意的企業與機構,創造另一個傳奇。他們正在嘗試著用這種新模式,來完成電影放映,實際上也是在為工人詩歌紀錄片殺出一條血路。他們將改變電影的排片規則,讓想看《我的詩篇》的人可以自主發起觀影、自己決定排片;他們想改變常規的觀影習慣,從個人購票變成“上千家機構請一百萬人看電影”的機構包場行動。這是一條顛覆既定游戲規則的路,目的只為讓這部影片走進影院,讓更多人靜心感受它的溫暖和力量。最后一程,需要你的加入。
你是否愿意出一份力?
“希望有情懷、感興趣的個人、企業或院線能參與進來。”
這一部令全世界觀影者感到震驚和感動的紀錄電影,正在挑戰中國未曾有過的百萬人次的觀影歷史。詩意的征程,您會加入嗎?
《我的詩篇》包場計劃
費用:一次包場是10000元(200人左右),您可以選擇支持一場或多場
觀眾募集:您可以以機構的名義邀請用戶、客戶、員工或家人朋友走進影院,也可以把電影票開放給社會各界人士;如有需要,制片方可以配合完成觀影者的募集。
所享權益:
我們將贈送您導演簽名電影海報及主編簽名的《我的詩篇——當代工人詩典》,作為友誼的見證。
我們將在互聯網上發布“詩意的征程”路線圖,實時呈現包場支持伙伴與觀影人次。(每周更新)
我們將贈送您2條電影MV,并在片頭單獨致謝。
我們將在“我的詩篇”、“吳曉波頻道”等微信公眾號上向您致謝。(計劃在2016年7月包場計劃結束后發布)
包場聯系人:莊永培 13505022692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