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公眾視線中消失許久的華泰汽車,以一則新聞吸引了眾人目光——兩周前,華泰汽車集團與北京建工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房地產開發,項目建設、設計咨詢及運營,境外事業發展等方面開展合作。
只是,在不少汽車業內人士看來,這是華泰汽車又一次“不務正業”的舉動。曾憑借圣達菲、特拉卡等SUV車型名噪一時的華泰汽車,坐擁數個生產基地及一個汽車工業園,偶爾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也是因擴張建廠,卻鮮有關于產品的消息,銷量成績更是常常徘徊在車企排名的末端。
積重難返的華泰汽車,已漸漸遠離主流汽車市場的競爭,成為邊緣車企的一員。
產品力匱乏,銷量目標成空談
豪言壯語猶在耳邊。2011年,時任華泰汽車常務副總裁兼汽車集團總經理的侯海靖曾公開表示,華泰汽車計劃在未來10年內將年銷量目標躍升至200萬輛。“‘華泰200’戰略我們將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到2015年實現國內外年產銷50萬輛,然后到2020年實現國內外年產銷200萬輛。”侯海靖稱。此后幾年,華泰汽車也并未對此規劃做出調整。
只是,現實遠比想象的還要骨感,對比曾喊出的目標和規劃,華泰汽車的銷量數字著實令人尷尬。
2011年,華泰汽車因銷量數據嚴重造假而一度被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所拋棄;2012年,華泰汽車的全年銷量僅為3.40萬輛;2013年則降至2.88萬輛;去年,華泰汽車銷量提升至5.41萬輛,但在品牌排名中仍居于倒數10位之內。有消息稱,由于銷量持續走低,華泰汽車的兩家工廠基本處于停工狀態。雖然華泰汽車官方否認了這一傳言,但經銷商網絡的大幅萎縮卻是事實。
據了解,目前華泰在京僅有兩家經銷商,記者此前曾到店走訪,在其中一家華泰汽車4S店看到,店內異常冷清,并沒有前來看車的消費者。另據店內銷售人員介紹,目前華泰汽車在京可供銷售的車型僅為3款,分別為SUV車型圣達菲、保利格以及轎車路盛E70。該銷售人員坦言,路盛E70幾乎無人問津,店內3款車一個月的銷量不到50輛。據了解,目前在北京市場,這款車只有最低配車型可供銷售。
缺乏有競爭力的產品正是華泰汽車如今陷入困境的根源所在。而產品定位不準、更新速度過慢、自主研發能力不足等問題均導致其產品競爭力不足,進而影響其品牌力不斷被市場邊緣化。
過于龐大的產能或為“圈地”
雖然產品欠缺、銷量不佳,但華泰汽車的產能規劃卻持續上升。事實上,近些年來,華泰汽車一直專注于四處“跑馬圈地”。
2000年,華泰汽車山東榮成工廠落成,為其提供了每年15萬輛的產能規模。2006年,華泰汽車在內蒙古鄂爾多斯投建整車和發動機工廠,年產能35萬輛。此外,2008年和2009年前后,華泰汽車位于云南曲靖和湖南寧鄉的生產基地也得到審批,但至今仍未正式實現整車生產。
2013年,華泰汽車又宣布在天津再建基地,產能目標為45萬輛整車。此外,根據媒體此前披露的消息,華泰汽車還計劃在秦皇島建設總投資額達105億元的汽車產業園,項目包括一個年產30萬輛的整車生產基地和年產30萬臺的發動機生產基地。如果兩工廠按照計劃落成,華泰汽車的年生產規模將達125萬輛,這對于年銷量僅僅幾萬輛的華泰汽車而言,產能顯然過于龐大。即使按照華泰汽車已投產的50萬輛產能來計算,其去年5.41萬輛的銷量,產能也不過只利用了一成。
更值得關注的是,華泰并未專注于利用這些生產基地來拓展其汽車業務。據了解,為拉動企業到當地投資,當地政府一般都會給出豐厚的條件。據報道,在鄂爾多斯,華泰汽車獲得了兩個煤礦的采礦權,價值巨大;同時,華泰汽車還以低價拿下了該地汽車工業園6000畝的土地。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稱,華泰汽車在2007年之后持續投入大量資金開發鄂爾多斯華泰汽車城,但對汽車產品的研發支持卻越來越小。
與此同時,盡管華泰汽車近年來汽車業務虧損,但其土地以及礦產資源的價值卻在不斷升值。粗略估算,目前華泰汽車各地生產基地的總面積已近1.8萬畝。
十余年間人事變動過頻
頻繁的人事變動也是導致華泰汽車品牌力難以持續穩定建設的原因之一。
由于銷量不佳,在2002-2014年的這十幾年時間里,華泰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的位置經歷了10次換帥,最長任期不到3年,最短任期甚至不足6個月。
管理層變動過頻,一方面使得車企在發展方向、產品規劃及營銷思路上無法長久保持一致;一方面也使得短期銷量成為衡量職業經理人成績的唯一標準,無法施展拳腳。
“不到一年就大換血,好不容易選到合適的又留不住。有些家族企業不尊重專業知識,早期沒有足夠的容錯能力,職業經理人得不到足夠的授權,以至于到后來沒有人愿意長干,企業戰略無法得到堅定有效的執行。”汽車分析師封士明曾如此表示。
涉足新能源,勝負難定
事實上,近期華泰汽車還有一則新聞被淹沒:上個月,華泰汽車集團鄂爾多斯基地的首批50輛新能源電動汽車下線。只不過,或許很少有人知道華泰汽車已涉足新能源汽車領域,并推出了新能源車型。
今年7月,華泰新能源同時發布了華泰新圣達菲EV潔能車以及華泰路盛E70EV潔能車。除了這兩款純電動汽車外,華泰汽車還計劃推出5款新能源車型。此次下線的新車就是華泰路盛E70EV,該車去年6月開始在鄂爾多斯基地試生產,今年8月份實現量產,據稱已收到來自天津、黑龍江等地的訂單10000輛。首批下線的50輛路盛E70EV將發往天津地區,用于出租車和汽車租賃行業。華泰汽車官方資料顯示,如今其在新能源領域已經掌握了十幾項核心專利技術,鄂爾多斯和天津濱海新區兩大生產基地都已具備成熟的純電動汽車批量生產能力。兩大基地都涵蓋了傳統動力和純電動車型,并可實現兩者生產的隨時切換。
然而對此,不少業內人士卻擔心,隨著越來越多車企發力新能源汽車市場,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并非易事。“對于處于主流市場邊緣的車企來說,本身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優勢就不明顯,如果在產品、管理、營銷等方面仍無改進,重蹈覆轍的可能性也很大。”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如此表示。
采寫/新京報記者 張潔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