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
公交不能完全以利益為導向
——泉州市人大代表康黎英
上周五,我也去看菊花展,感覺并不好,人多車多,很難找到停車位。如果在濱海公園增設公交站點,相信更多人會選擇乘公交車去看菊花展。政府職能部門以“人流少,不盈利”不增設公交站點的行為不妥當。從民生方面講,公交系統是為市民提供公共服務的,不能完全以為利益為導向。公交車通了,也有利于東海片區房地產項目開發。
公園交通不便是種資源浪費
——泉州市政協委員陳篤恒
要推動地域發展,交通先行。市政府對濱海公園投入巨大,因交通不便,市民很少去,這是一種資源浪費。很多人都不知道濱海公園那么美,這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如果在濱海公園增設公交站點,人流量肯定增多,公園人氣愈旺,這是一種政府良性引導。
□評論
人少而不開公交車,是什么邏輯?
5年一次的盛大菊花展,因為交通問題,可能讓不少的市民不太舒服。
已經人性化執法,兩天仍有260輛車被貼單。設想,一輛車載親朋好友4個人,那么就有1000多個人心里不痛快。除了沒地方停車的,還有那些走得精疲力盡的人,那些沒公交可坐又打不到的的人。
公交不通,相關單位給的第一個理由,莫過于濱海公園平時人少。
說到必要性,到底是人少不開車,還是沒車人才少,這是互為因果的惡性循環。請先回到問題的原點:濱海公園人少這種狀態,正常嗎?耗費巨大社會資源建成的公園,竟然少人問津,本應是各方努力改變的怪狀,怎么就堂堂正正地成了不通公交的理由呢?
第二個理由,也無非是:一年成本多少,要多少人來坐才夠賺。
公司的賬可以這么算,但市民的賬不能這么算。幾百萬市民要盤算的是,怎么快捷而便利地到公園,怎么和家人愉快地享受陽光和海風。政府的賬也不能只算錢,因為,財政投資巨大的公園,就這么空著難道不是實際的損失?允諾市民的休閑宜居變成難以到達或失望而歸,難道不是行政成本的損失?
李克強總理多次強調,抓典型、嚴問責,打通政策落實“最先和最后一公里”。作為惠民工程的濱海公園,公交車卻真正卡在最后一公里——多趟從市區開往公園的公交站,都在一公里之外。
是的,好政策要重在落實,而“最后一公里”阻力最大,不集中力量突破,當然會讓百姓失望。我們希望,有關部門積極作為,盡快想出科學合理的線路,盡快開行便民的公共交通。要知道,公園可通達性差、人氣低,是不正常的怪現狀,而絕不是不作為的擋箭牌。(環竹)
□小攻略
離菊展結束還有一周時間呢!在短期內公交無法通達的前提下,該如何愉快賞菊?我們綜合各方觀點,整理了幾招,供大伙參考。
1.錯峰,不要擠在周末。網友“金啊”:今天(周一)去了,都沒什么人。
2.騎自行車或電動車。網友“玉王爺”:泉州附近的可以騎電動自行車去,環保又便捷。
3.坐公交后步行。泉州公交公司的陳經理:乘K301到濱海街南段或連捷國際中心站,這兩站離濱海公園比較近。(海都記者 花蕾 見習記者 黃曉蓉 賴志昌)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